何太明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县锦屏镇中学,云南普洱676299
【摘要】兴趣能够源源不断吸引人,让人自发的主动的去继续保持一个学习的动力。可以说兴趣是学习一切东西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也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七年级学生,学习,道德与法制,兴趣
为进一步完善我省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在前期探索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云南省教育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明确规定,从2020年秋季学期入学的七年级学生起,云南省中考将实行新政,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分值由原来的10分,提升到40分。这就意味着,学生在这门学科上比原来花费的精力要大,用的时间要更多。此次考试改革,将改变几年来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教学模式,也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这门学科呢?我认为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源源不断吸引人,让人自发的主动的去继续保持一个学习的动力。可以说兴趣是学习一切东西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也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现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就告诉我们,一节课成功与否,关键还是看导入是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导入,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把全部精力集中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这节课就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则不然。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每天都重复着那句单调乏味的开场白,“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X课”,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吗,学生散漫的心能够收回吗?在这种涣散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学生是不可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的,也就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发现自己》一课“做更好的自己”这一框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上课伊始,我在白板上播放汪峰的《飞得更高》,让会唱的学生跟着唱,不会唱的学生,用心欣赏,歌手激情澎湃的演唱,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出教学内容,这节课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浓,教学效果也很好。
二、利用直观演示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状态,认识事物的目的还不够明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创设情境,有效地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
特别是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演示教学内容情境或结合教学内容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借境明理,主动学习。如在教学《网上交友新时空》时,我先让学生围绕自己有没有网友,是怎样交到网友的,你与网友都谈些什么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接着演示几个网上交友的小视频、小案例,让学生观看、解读,把学生带到情境当中,引导学生明白网上交友的利与弊,怎样正确地交网友,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转换角色,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也就说,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激起学习动机,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道德人格品质发展等。在教学中,因为教师是传授者,占有绝对的话语权,多数教师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片面灌输,学生很少有话语权,所以对所学知识难以提起兴趣。如果我们能本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一教育目的出发,改变师生关系,教师放下架子,走下讲台,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有交流的欲望和兴趣,以教促学,互教互学,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巧设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不像小学生一样,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我们在课上经常遇到的是:老师自问自答,学生只是听众,这样的课堂毫无生气,没有互动,师生都很累,学生也提不起学习兴趣。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在提问上下功夫,有效地提问,巧设疑问,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你的问题绝大多数都只是“对不对”“是不是”这类选择性问题,一段时间过后,学生就会厌倦,就再也不想回答问题了。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去触动学生的情绪,唤起学生心理的共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亲情之爱》这一课时,我问学生:我们都有一个家,那么,在你的认知里,家到底是什么?学生的回答各不一样,有的说有房子住就有家;有的说睡觉、吃饭的地方就是家;有的说一家人在一起的地方就是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女生的回答:“我认为要爸爸妈妈和孩子都生活在一起,才叫完整的家。”由此可见,巧设疑问,确实能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结束语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不胜枚举,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互动,才能改变死气沉沉的课堂现状,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谦.浅谈如何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J].教育科学,2015.
[2]郑宏忠.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9, 000(008):212.
[3]康萍.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和自主性[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4, 000(004):18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