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星欣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重庆南岸 400065
摘要: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传统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造升级刻不容缓,本文将从改革教师理念、重建课程知识、转变授课方式及课程评价体系等几个部分来探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并同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教育督导方法,为“课程思政”背景下传统专业课程建设及督导方法和督导机制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督导方法
课程思政是在整体加强思想政治郊游工作的社会背景下,在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政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课程与思政课的同步性背景下提出来的。总的来说,课程思政就是通过高校课程实施和课堂讲授来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传统专业课程教学背景下,专业课程面临着教学方法老旧、课程内容重复及授课模式单一等问题。为更好的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社会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课程建设及督导机制正在紧锣密鼓的探索之中。因此,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之下,结合当前所学的专业课程知识,有针对性的研究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内容;同时,进一步探寻改造升级后的课程思政教学督导方法,结合当前高校授课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督导方法,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一、课程思政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教学准备不充分
1.课程教学材料准备不规范,数字时代互联网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怎样做好网络课程建设,专任教师也处于学习摸索阶段。专任教师制作的各种课程资料也在逐渐修改完善之中,这对课堂教学质量提出来较高要求。
2.在教学实践中,实践教学方法较少。实践教学不仅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技能,还需要一定的教学方法和过程。忽略了教学方法和过程的训练,不利于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不利于教学实践的顺利进行。
3.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配套材料不完善,为学生提供的资料和信息较少,这些资源的匮乏会直接影响学生教学实践成效和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使实践过程作用大打折扣。
(二)教学实施效果不理想
课程思政通常是实践课和理论课同步进行的,实践课的内容是对理论课内容的运用好和实践,这种实践与教学实践要求相差甚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完整的完成一整个教学过程,没有成就感,再加上考查机制不够完善以及高年级学生自制力不强等原因,实施效果会大幅降低,上课效果十分不理想,实践课的作用无法正常发挥。
(三)教学评价标准不统一
高校普遍对于专业课程教学评价都有一套较为完整的评价体系,在教学评价中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但是课程思政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务处等管理部门对课程思政的检查往往无从下手,教学评价标准也不够科学和全面。因此老师在正常教学活动中可以较为随意、灵活的处理,这也是课程思政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的原因之一。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
对于传统专业课程,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进行专业和督导方法建设,需要从专任教师观念、教学内容重塑、教学方法改进、评价机制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着手,使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专业课程融入新的思想,在教学方式上突破传统方式。
(一)转变专任教师观念
用教师观念转变带动所上课程教育的发展,专任教师应在平常教育教学中加强新理念的学习和培养,并逐步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教师教学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升教师的引导力,以成果为导向,培养德育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把重心转向“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更贴近现实和实际,将应试教育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重塑
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的核心,专业课程是教学重点,必须具有合适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在课程思政建设理念下,更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传授,使专业课程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从传统教育教学的经验来看,注重对传统专业课程的体系建设,以理论为基础,结合课程思政的体系,引用新的方法及实践学习,使得学生的基础知识更牢固,创新能力更丰富。
(三)教学方法改进
改进传统的专业课程授课方式为理论+实践的新模式。采用的授课方式是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部分是根据各门专业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学条件,将学生引入其中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直接接触科研领域的新技术和方法,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达到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的目的。在教学过程实施中,专任教师需要明确定位,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首先,在正式上课之前将整节课分解为不同的目标任务,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任务书,需要教学团队的共同审核和制定。其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明确分工学生的角色,同时注意雨露均沾,定期进行学习汇报交流,进行具体任务的实施和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工作。最后,在每一个阶段完成以后,进行总结评价,并将过程性材料进行收集整理,以便最后考核。
(四)教学评价机制建设
如何科学的评价教学过程一直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个难题。传统专业课程评价方式为试卷考查,为了适应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造升级,结合传统专业课程的授课模式和知识体系框架,我们初步建议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全方位多方面进行,尤其是对即将毕业学生的评价,更应该全面具体。目前探索出的学生成绩模式大概由三个部分组成:平时出勤和课堂表现,占30%;理论知识考查,占30%;实践能力考查占40%。笔者认为,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可以将评价要素分为具体的小点和评分点,采取专任教师互评、学生互评以及校企合作老师互评等共同评价方式来进行。
三、课程思政督导方法探索
针对课程思政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我们在具体的实践督导过程中应引入课程思政督导机制,建立系统完善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一)教学过程督导
1.出台相应文件进行督导。课程思政建设完成之后,教学文件应该由专业教学督导进行审查,保证文件知识的合理性,是否符合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
2.不定时抽查和定时抽查相结合。不定时抽查是不会提前通知,随机发生的,这对于确保课程思政教学过程的监管具有真实性。同时,定时抽查作为课程思政督导的日常工作,也是实施督导计划的目的所在,在正式检查前通知专任教师,定期深入部门和课堂进行检查。
(二)教学结果督导
教学效果是评价课程思政改造升级的重要环节。可以从学生反馈、学习成绩反馈以及学生问卷反馈等新式进行教学结果督导。同时,通过期末考核成绩、项目汇报等形式来进行督导。通过这些过程,表扬先进,指出缺点,提出整改建议,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笔者认为高校课程思政督导建设的重点是要建立健全督导机制、完善教学督导体系。高校必须确立教学质量至上的理念,坚定不移的以教学质量求发展,促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完善和发展。
四、结语
传统专业课程的升级改造,结合课程思政的元素,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服务国家、建设社会的要求,是当前高校工作的重点任务,教学督导是促进课程思政保质保量完成的有效手段。如何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中心,以创新发展能力为导向,开展课程思政的建设,来适应当前社会发现形势,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是每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与之相应的教学督导机制和方法也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李辉,马美琪,马丽娜.职教新时代高职《酒店管理与督导》课程的建设与改革[J].现代教育管理,2019,(11).
[2]王璞.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督导的研究与实践—以《网站建设与管理》课程为例[J].教学之思,2013,(02).
[3]杨素媛,程兴旺,马壮.新工科研究型课程建设及督导方法的探索[J].现代教育教学论坛,2020,(12).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督导评估监测”专项课题“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督导评估研究”(2020-DP-0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