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新平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第二初级中学,广西贺州542800
摘 要: 如何找到一种教师和学生都能适应的教学方式,是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提高师生资讯素养。本文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智慧 提升 师生 信息素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学生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呈现。”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智慧环境下正悄然改变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当今课堂教育和教学的深刻变化,使教育形式和学习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真正的智慧教育实践是教育教学的关键。
一、智慧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
(一)摈弃“不想学”“不愿学”“不用”的思想。
教育技术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应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掌握必要的教育信息技术技能。虽然由于个体差异和层次不平衡,教师有“不想学”、“不愿学”和“不用”的思想,但我们必须明白,掌握必要的教育技术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发展负有责任。这是终身学习的做法。
(二)不断熟悉、掌握并应用“三通两平台”。
教育技术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体。学习必要的理论是对付诸实践的指导,实践是对理论的加工。目前,建设的“三通两平台”正逐步完善,上级主管部门、学校对教师进行了培训]。教师应高度重视进入平台学习,并根据教师实际参与平台建设。上传资源,将整合的资源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应用平台空间与学生、家长互动起来。
(三)强化白板、视频软件训练,教学技能再“深造”。
教育技术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应适应时代发展趋势,掌握必要的教育信息技术技能。尽管教师因个体差异和水平不平衡而有“不想学”、“不想学”和“不用”的思想,但我们必须明白,具备必要教育技能的教师对儿童的教育和发展负有责任。这是终身学习的做法。希沃EN5课堂活动中:趣味分类、超级分类、选词填空、知识配对、小组竞争等模板制作的互动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吸引力。要加强视频软件Edius软件的学习,掌握其常用的功能,会剪辑、编辑、渲染视频文件。通过编辑制作,提升教学技术技能。同时,可以将自己的创作上传分享到人教智慧教育平台(广西)和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供教师们欣赏、讨论、交流,共同进步。
(四)加强培训、研讨。
学校应组织具备专业技能的教师,定期为所有教师进行培训。通过讨论形式,探讨教育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改进的方法。
(五)开展听、评课活动。
教育技术学习与应用的主战场是课堂。通过开展听力和评价活动,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学习。上课时,我们可以学习介绍技巧、讲解技巧、听力技巧、提问技巧、教学指导技巧、教学对话技巧、教学闭幕技巧、资讯科技应用技巧和白板技巧。通过优秀教师的操作,我们可以学到先进的教育和教学方法和方法。
(六)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新型教学模式。
探究性智慧教育为构建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信息通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互动”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趣味化教学模式正悄然进入教师和学生的心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先进的教育和教学技术和工具有助于教学。思维导图、课堂优化大师、积极白板等为我们开发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加强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才能使课堂发光发热。
二、智慧环境下下教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小学生获取知识和了解未来的重要手段之一。完成作业,在学校的网络平台上发表评论,在微信群发难题图片,交流思想,在互联网上搜索信息,已经成为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智能产品的不断研发,网络和终端设备已成为中小学生获取资源的良好帮手。通过互联网,学生们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进步。同时,在教育、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智慧下,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促进了各方的理解和沟通。但是如何利用好先进的学习设备是我们面临的困难。
(一)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存在着科学的、海量的信息,又存在一些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信息。因此,信息技术教师有必要有责任为学生开展组织学习网络文明讲座、网络文明班会、网络文明征文、《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活动。
(二)由学校组织,对学生家长开展网络文明教育。
可以通过网络和平台推广网络文明教育,培养家长掌握必要的网络软件,如绿坝花季护航、绿色童年等,控制学生的上网时间和行为,给青少年一个绿色童年。
(三)针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
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直接接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战场。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坚持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培养、训练和思想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基本水平创设不同的教育教学情境,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硬件和软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信息技术学习条件。
(四)开展信息技术兴趣活动。
小组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信息技术水平,以公平公正的方式分组,使每个学生不仅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展示自己的个性,而且还可以共同努力,共同探索。
(五)组织信息技术作品设计活动。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作品设计比赛,或者在学校组织信息技术作品设计活动,让感兴趣、技术性强、思维缜密的学生积极参与。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舒适、轻松的环境,让学生自由想象,让他们的理想飞翔,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主人。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结束语:
信息技术课堂评价学生多样性目的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促进发展的优势,保障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评价。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进,不断探索,真正把智慧环境下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素质纳入教育领域,体现未来教育教学的艺术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吴婕,陈文建. 5G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20, v.32;No.462(20):182-184.
[2]林叶. 教育信息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之发展策略分析[J]. 作家天地, 2019, 000(020):P.95-96.
[3]乔莲. 互联网+背景下培养幼师生信息素养策略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 000(023):28-30.
[4]罗锋. 浅谈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 文渊(初中版), 2019, 000(006):605.
[5]潘巧明, 陈旭峰, 付永飞. 乡村学校智慧教育应用策略研究[J]. 丽水学院学报, 2019, 41(01):10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