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视角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杨喜松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应与生活相联系,

        杨喜松
        广东省普宁市梅塘镇长美小学  515342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应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如此一来,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仅获得了提升,也使学生逐渐对生活形成热爱,丰富了学生在写作训练中的内容,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各类写作主题,如同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源头活水,使学生的生活与写作密切相关。
        关键词:生活化视角;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
        一、日常生活与教育的关系
        (一)生活融于教育
        语文教学是一种基础而广泛的教学,如果小学生只是掌握课本知识,那么他们可能会得高分,但是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却不会提高,于整个语文教学是不利的。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生活融于教育,除了课本内容,还要鼓励学生积极观察生活,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获取素材,积累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丰富自己的经验与经历,并在适当的实践中将其运用到语文写作中,这不仅可以活跃小学生的思维,也能使他们的文字更加灵动和更加直观。
        (二)教育就是生活
        学生的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之上,在课堂上学生的眼界是有限的,思维也常常被束缚,所以生活也离不开教育,教育就是生活。小学的语文作文教学要注重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应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和感悟,不能学是学、玩是玩,二者丝毫不相关,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架起二者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生活中提高作文水平。一句话,生活与教育是相辅相成与紧密相关的,进行小学作文教学同样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也只有在生活中学习和将生活带进教育中,小学生的作文生活化水平才会得到有效提升。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
        (一)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部分小学教师认为小学生年龄较小,并不具备足够的写作能力,所以语文教师会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的教学工作中。而小学生写作需要积累一定的生活素材,再掌握一些写作方法。就这两方面来讲,学生因年龄较小所以生活素材较少,在写作方法的教学方面教师又不够重视,那么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必然难以提升。但在新时代,我国教育重视小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综合发展,写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已经成为教师必须重视的内容之一。
        (二)改变传统写作的教学方式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应试观念非常严重,仍然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虽然这种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予学生学习的压力,让学生可以在压力之下不断提升自己,但长期的压力也会击垮学生的学习自信,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成长。教师以分数评价学生并不是完全错误的,但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若将分数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则会显得狭隘。所以在当代小学语文写作模式改革进程中,改变传统写作教学方式,也是教师需要正视的挑战。
        (三)重视学生写作思维的训练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是对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体现,需要学生经历长期的培养,才能将所学的写作知识及技巧内化为写作思维。然而实际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只重视写作技巧方面的教学,也不关心学生的写作素材是否充实,文字语言表述是否生动,只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使学生在写作学习中十分疲惫。教师这种教学方式会束缚小学生的思维,长期延续下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无法得到培养。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写作思维训练,在教学模式改革中,这方面的教学也成为教师面临的挑战内容。


        三、生活化视角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与建议
        (一)创设生活情境,督促学生积累生活素材
        情境创设法是小学语文课堂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将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与之相联系,便形成了创设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中创设与生活场景相关的教学情境,等同于将真实的生活素材转移到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加真实的学习体验。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所创设的生活场景,结合身处的情境进行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获得独特的学习感受。如在《我的植物朋友》写作训练中,教师将学生带出班级,在学校操场中生长的绿色植物之间呼吸,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学生能够认真观察植物的形态及颜色,甚至用心与植物沟通。小学生的天性是亲近自然的,对一些作文题目而言,教师带领学生走出“限制”,拥抱大自然,是创设生活情境的一部分,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那么在学生写作时,思维也就更加敏捷。
        (二)重视课堂阅读,培养学生文字创作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学生从“读”中收获知识,甚至从“读”中收获“写”的技巧,这是教育者需要正确认知的。“读”与“写”之间必然是相互依存的,学生从“写”中反思“读”的体验,而“读”中又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字素养,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文字基础,学生在写作中也会发挥出这一明显的优势。所以教师要重视课堂阅读的教学,从“读”中启发学生文字创作的兴趣。如在《去年的树》学习中,本篇童话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一只鸟儿与一棵树是一对好朋友,但是鸟儿在冬天要飞去南方过冬,所以它与大树约好,在春天的时候飞回来给它唱歌,但是小鸟飞回来的时候,大树已经变成了燃烧的柴,这时鸟儿对它唱起了歌。在本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的感触非常深,所以在课文阅读学习之后,教师向学生安排了《续写童话》的写作训练,学生在本次写作练习中结合了在《去年的树》的阅读感受,在作文中情感十分充沛。
        (三)共享生活素材,拓宽学生文学认知视野
        小学写作要求学生能够在文字中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但由于学生属于独立的学习个体,其生活经历各有不同,所写出的作文也必然不同。学生在写作中的素材多数来源于生活,然而学生的经历有限,并不能在面对每一个写作题目时快速地提炼出准确、符合题目的素材。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就要丰富学生的素材储备,加强与学生在写作教学中的交流,使学生之间的写作素材可以得到共享,那么学生就会根据自身相似的故事经历,合理地运用这些素材。如在《那次玩得真高兴》写作训练中,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了各自的故事,有的学生认为学校组织的某次活动给自己的印象最深,有的学生则认为和父母一起出游最开心,不同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不同经历存在不同的感受,当学生充分交流之后,一些思路枯竭的学生也得到了灵感的启发,回想起自己所经历的某件开心的事情,这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通过共享生活素材的教学方法,不仅拓宽了学生在素材方面的认知视野,还培养了学生善于交流的习惯,使学生的写作能够真正取于生活、用于生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影响下,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模式也发生了转变。作为语文学科的重点部分,写作教学一直为教育者所关注。在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许多小学生对“写作”缺乏概念感,所创作的文字缺乏丰富的内容与想象力,文字的连贯性较差,与真实的生活相差较远,这也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从小学语文写作模式改革中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从生活化视角出发,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的改革予以研究。
        参考文献
        [1]《有问必答——小学语文教学疑难答问》[J].小学语文教师.2020(01)
        [2]《有问必答——小学语文教学疑难答问》为一线教师答疑解惑[J].小学语文教师.2020(03)
        [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好教学评价工作[J].滕宁.课外语文.2020(15)
        [4]小学语文字词句教学方法探讨[J].李水保.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