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学生考试状况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 姚叶梅
[导读] 针对学生厌考、怠考、不合格现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姚叶梅
        淄博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摘要:针对学生厌考、怠考、不合格现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自我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关键词:教学模式;引导者;学生学习态度  
                          
        课程考核是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掌握程度,是评价一个学校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监督和促进学生自我学习和提升能力的一个手段。考试是最就简单也是最直接的形式。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每个高等职业院校都会制定本学校的考试制度及规则,严谨的考试制度是良好的教风学风的形成的关键,能够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考试可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可以检验教学效果。课程考核要遵寻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考试的安排、方式的选择、内容的设定,要有利于学生的创新培养和身心健康,良性发展。
一.考试出现的问题分析:
                                  4学期的学生补考人次
补考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学生人次    132人次    165人次    355人次    385人次
        通过相关专业近4学期的学生补考人次的数据分析,学生补考人数在不断增加,主要原因为部分学生厌考、怠考,为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问题。
        1. 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1) 学习能力分析
        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学习能力和自我监督能力不强,主观能动性欠缺,缺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学习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缺少规划性、缺少刻苦学习的精神、存在厌学情绪,导致最后厌考、怠考甚至找各种理由缺考。根据多年的各类考试分析,通过做思想教育工作,总有一些学生没有太大起色。
(2)学习态度分析
        常说要端正学习态度,很多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一些学生上课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聊天、或者开小差,教师面对学生这种学习状态,也很苦恼,每到期末考试后,教师批阅试卷成为一种折磨,面对自己兢兢业业、悉心传道授业的结果,深受打击,挫败感爆棚,面对满试卷的红色,一分一分的给学生找分值,希望他们能够合格,教师满眼无可奈何。作为任课教师任劳任怨,倾其所有,想尽各种办法,可是有些学生就是不学,考试不过关。教师发牢骚的时候往往会说,“知识点都是讲过的,复习也强调的,学生就是无动于衷,他就是不会”。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严重受挫。


        2. 教师层面分析
        (1)引导作用缺失
        教师就像一个演员,在讲台上尽心尽力的去表演,但是有些学生观众却不理会,导致教师的自信心受到打击,时间久了,负面情绪就会养成习惯,教师授课失去活力。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教师授课方法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些教师授课循规蹈矩,方法死板、缺少激情,没有吸引力,导致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逐渐脱离课堂最后成为学习的困难生。
        (2)考试命题缺少科学性
        试题命题缺少研讨,出题原则是平行班采用一套试题,大多数教师由于各种原因都是一人出试题,所有班级学生一起用。有些考试题,目的性不强和不符合培养目标,形式死板,偏理论,死记硬背的东西多,导致学生应对考试出现厌考、怠考、不合格现象,根据多年教师的试题档案对比分析,试题多年重复使用现象很普遍,模棱两可、偏难和繁琐的考试内容也经常出现。
        二.改进措施
        1. 改变教学模式及考试模式
        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影响教学效果是否达标,要求教师自身素质、专业水平、备课资源等要充分,同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层次,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教师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避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兴趣,增加实验实训技能方面的教学和考核力度,尽量避免主观试题,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自我体验,提高学生的获得感和成就感。教师可以把教学的主战场由纸上谈兵,变为实际演练。在教学内容上,理论知识和和实践技能充分融合,多融入企业行业真实产品生产项目或任务,注重就业导向和学生生产实践相结合,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理念。考试模式上,遵循学生的发展理念,考试方式方法多样化,因材施教,因人而已。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学生可以自主选则考试的模式,考试模式可以开放性的大作业、生产操作、创新项目、课题研究和社会调研。教师也可以建立试题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考试平台进行考试,学生有了自主权、选择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 重视辅导员桥梁纽带的作用
        辅导员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具有特殊的身份,即扮演家长的角色又扮演老师的角色,辅导员负责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建设,学生的思想辅导、政策解读,主要是辅导员来完成的。辅导员是学生的心理导师、灵魂伴侣,思想的引路人,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通过班会、班级活动等多种方式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思想动态,熟悉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和学习。辅导员是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任课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和辅导员沟通,了解每一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人而异制定学习帮扶计划,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自信,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 建立教师—学生二级教学联动机制
        每位教师的工作方法要有温度、工作要细致、灵活,教师可以和学习优秀的学生一起与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结对帮扶,这样学生学习更加方便便捷,形成有效的教师—学生二级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学习不掉队,监督学生完成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 关心学生的业余生活
        利用大学活动中心、创业创业中心、学生社团等,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充分发挥学生各方面潜能,改变学生三点一线的枯燥乏味的生活;学校的实验实训室图书馆等公共资源,对学生免费开放,配置专业的教师,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态,促进学生全的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温九祥.  基于学生学习特点的高职教育对策研究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14(5): 173-174
[2]  周久军.  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力的培养[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0(4): 88-92
[3]赵婧如. 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探索与实践[J]. 教育现代化,2018,5( 9) : 91 -92,97
[4]李兆,沈燕.对高校教考分离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1)
[5] 董文媛.“互联网+”背景下通识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