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永玲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吕艺镇龙河中心校 256500
摘要: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说,班级管理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确保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班主任一定要针对小学生群体可变性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领导和管理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身心健康发展的优秀人才,才能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鉴于此,文章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用“三心”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提出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三心”;小学班主任;工作
引言
小学班主任是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对班上所有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班主任在工作中承受多方面压力,因此班主任要经常反思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努力运用更加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手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全面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班主任”这个词代表着责任与辛苦。班级是学校的关键组成部分,而班主任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若想保证班级能够良好地发展则需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班主任需要应用各种技能,通过辛勤的劳作培养出众多出色的人才,进而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小学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小学班主任给学生分层
分层分为两种含义,一种是褒义,通过分层教育因材施教;一种是贬义,单纯地按照成绩高低划分好坏,如学优生和后进生同时做错事,学优生容易被原谅,而后进生却被惩罚。在不公平的教育管理理念下,一些后进生的优点没有被挖掘,才能容易被埋没,而学优生也容易骄傲自满,不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缺乏进步动力,同时学优生可能被嫉妒、被排斥,而后进生还可能与教师离心。
(二)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比较大
小学时期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所有新颖的事物均能引起学生兴趣,同时各个学生的素质不同,致使其德育程度也不尽相同。譬如,部分学生比较淘气,授课期间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不佳,阻碍了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班主任在平常管理工作期间会耗费较大的精力管理此部分学生,进而加大了班主任的工作量。
二、用“三心”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
(一)诚心诚意,与学生成为朋友
诚心诚意,可以让学生觉得你是真心地关心他,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他们犯了什么错误,也就容易接受你的教育,很快地加以改正。这种诚心,有对学生思想形成的正确引导,更有对学生生活上实实在在的关心。诚心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在平时的工作中发现了学生的错误,坦诚地和他交流,学生是能够接受的。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由于长期受“师道尊严”的影响,教师总是站立在高高的讲台上传道授业,大部分学生对老师畏而远之,师生之间感情淡薄,有部分学生还对老师产生逆反心理,继而对老师的教导阳奉阴违,甚至当面顶撞,“破罐破摔”。我任班主任期间,为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坚持“课堂上我是你们的老师,课后我是你们的朋友”,经常与学生推心置腹地谈话,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比如找学生教育谈话,为学生搬一张座椅,甚至为学生端一杯开水,有时还轻轻地拍一下肩膀,说几句宽慰爱护的话,让学生有说话的机会,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就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尤其是对待留守少年儿童,为了弥补他们缺乏的亲情之爱,我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儿女一样,用爱心和真心去对待他们。我走近学生,和学生亲切交谈,聊学习、聊生活、聊亲人……无所不谈;课余,我和学生一起说,一起笑,一起参加体育活动,不分彼此,其乐融融。
(二)充满爱心和耐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在小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不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而且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也有利于为未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听从教师安排,因此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积极开展劳动教育,鼓励学生亲自体验,其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享受了劳动的乐趣;其次,组织开展“献爱心、乐于助人”的活动,从而使其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最后,设计开展“书写规范”“我阅读,我快乐”等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和读书习惯。
(三)精心呵护,努力转化后进生
不管是优秀生也好,所谓的差生(暂时的后进生)也好,都需要别人的赏识。差生最忌老师歧视他们,他们需要老师的关怀和鼓励。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班主任以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仅仅是投向学生一瞥,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差生也不例外。转化差生不是只靠无休止的批评,不是反复写检查,更不是对他们实行变相体罚,而是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决不能采取冷漠和歧视的态度。动辄训人、惩罚往往使差生产生逆反心理,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事与愿违,适得其反。抓住后进生的“闪光点”,对他们启发引导,用爱心去感化他们。
三、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一)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实施多途径引导
班主任管理和教育学生,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陶冶情操。然而,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较好的耐心,在为学生精心讲授知识的同时,不耐其烦地实施引导,从而让学生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对于学生的引导,可从以下方面展开。一是向学生推荐好书,开阔学生的视野。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兴趣爱好,向学生推荐适合的书籍,由学生结合自身兴趣购买书籍进行阅读。同时,在学校里开展辅助性的活动,诸如“课前三分钟,好书推荐”“阅读交流课”“我的读书心得”等,一方面让学生通过书籍开阔视野,增长见闻;另一方面为学生创造沟通交流的渠道,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通过自我疏解的方式来缓解压力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期间通常会遇到众多问题,不过此类问题不是不尽力工作的理由。班主任在实际的工作期间往往会承受众多的压力,若是把压力与负面情绪融入工作中,则会降低工作的主动性,若是传染给学生,则会破坏班级学习的气氛。所以,班主任需要具有调节压力的能力。调节压力的方法比较多,可以利用空余时间阅读喜欢的书刊;学习新的才艺,譬如刺绣、茶艺、陶艺等;进行体育运动,譬如游泳、羽毛球、跑步等,进而良好地释放体内的压力。通过此种方式在提升素养的同时培养更多的兴趣。
(三)培养班干部,树立榜样,形成良好的班风
班干部是班主任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为了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作用,班主任不仅要重视对班干部的培养,还要选择优秀的学生作为班级的班干部,从而起到带头作用。对于班干部来说,为了使其他学生信服,除了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外,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管理和组织能力,只有各方面能力突出的班干部才能真正起到班级典范和榜样的作用。在班干部选择上,班主任要自觉将终身制变为定期考核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不断为班集体注入新鲜活水,才能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班级制度的良好行为,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级就是一个集体,老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集体的重要性,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期间需要依据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班级活动中,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进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此项工作是当前环境下班主任必须高度重视的工作,同样值得所有老师深思。
参考文献
[1]黎雾薇.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沟通艺术[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9):144+143.
[2]董潇斐.关于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9):152.
[3]齐元娟.如何用“心”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Z2):46.
[4]李翠英.用“心”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201.
[5]禹永霞.“三心”做好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J].新课程(下),2018(08):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