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油画艺术创作中的肌理表现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第6期   作者:谢正莉
[导读] 油画创作者在油画创作的时候不仅需要获取灵感,同时也需要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到油画创作当中

        谢正莉
        成都艺术职业大学    四川成都    611433
        摘要:油画创作者在油画创作的时候不仅需要获取灵感,同时也需要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到油画创作当中,将肌理表现的淋漓尽致,从而从丰富的世界当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当代油画艺术创作中的肌理表现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当代油画;艺术创作;肌理表现
引言
        写意油画是带有情绪和情感色彩的,油与彩的混合带给观者不同的视觉感受,写意油画中对于笔触的掌握看似随意,实际上每一笔都有其独特的韵味。
一、肌理表现的基本内涵与影响其表现形式的因素
        肌理表现是当代油画艺术创作中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创作形式,同时又是当代艺术家们在进行优化艺术创作时采用的最重要的基本要素。肌理表现主要是艺术家们在进行油画艺术创作时,用不同的物质材料,结合以不同的排列组合组成不同的形象创作,让大众能够用视觉与触觉去感受到油画艺术创作的质感,通过肌理表现去凸显艺术家们的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与艺术家们独具魅力的艺术创作形式,同时,用肌理表现形式更能让大众去领略到艺术家们通过油画艺术创作所表现出的创作主旨与艺术家们通过这幅油画创作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肌理表现形式让艺术家们的油画创作更加地立体,带给欣赏者们3D的感受,肌理表现形式主要是艺术家们用专业的画布,在画布上用油画所专用的颜料在画布上进行不同的组合排列,具体的肌理表现形式主要与艺术家们的手法与笔法相关,不同的风格创作出不同的艺术作品。[2]对于肌理表现的表现形式,首先是当代艺术家们在进行油画创作时选用的油画颜料有关,油状与乳状的颜料在进行肌理表现形式时所创作出的效果是不同的,油状的颜料在一定程度上它本身就具有粘稠性,油状的颜料在进行肌理表现形式的油画艺术创作时会有很好的上色度与光泽感,乳状的颜料与油状的颜料比较起来会稍稀释,乳状的颜料在上色度上并没有油状颜料那么好的效果,同时,乳状的颜料没有太多的光泽感,它是具有哑光感的颜料,所以艺术家们在进行肌理表现形式的油画艺术创作时,选用的物质材料不同肌理所表现出的形式就不一样。另外,肌理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属于发挥艺术家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创作形式,大多数艺术家们在用肌理表现形式进行油画艺术创作时都是为了通过肌理表现形式去向欣赏者们展示自己的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与艺术表现形式,同时,艺术家们创作的不同的油画艺术作品都包含艺术家们不同的思想感情与艺术家们所要表述的主旨,所以,肌理表现形式也与油画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们的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相关。此外,肌理表现的表现形式与艺术家们的创作手法相关,不同的艺术家们在进行油画艺术创作时所采用的方法与笔法不同也去会造成肌理表现形式的不同。
二、综合材料的审美特征
        综合材料的审美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质感美。传统油画以挥发性植物油与颜料混合为材料,植物油挥发后颜料变硬且具有一定的纹理,但质感较为单一。而综合材料,如纸质材料、木质材料、泥土材料等具有不同的色彩基底、软硬度、粗糙程度等,因此具有材料本身的质感美。其二,肌理美。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形状、结构及表面纹理,呈现出的肌理也不尽相同,如树皮呈现出不规则的裂纹肌理,蚊帐呈现出网格状肌理,泥土呈现出颗粒性肌理等,将这些材料运用在油画创作中能够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效果。其三,情感美。油画艺术审美是一种由视觉接受到心理接受的审美过程,个体通过观察油画作品中材料所呈现的质感、肌理等效果,会调动自身的经验、情感等对作品进行判断、欣赏,继而从心理上接受作品。正如油画作品中一团混乱的麻绳会调动个体烦躁、慌乱的情绪,作品中质感粗糙的泥土则会带来沧桑、朴实的审美感受。


三、当代油画艺术创作中的肌理表现
        1.图式与肌理
        首先在造型上,放弃了西方现实主义绘画的客观再现准则,想要在画面中展现出雄浑厚重的造型。其次在色彩运用上,试图运用中性的色彩来表达的创作意图。事实上,更在意的是画面的构成和平衡关系,希望在这种关系里建立一种次序,这种次序某种程度上是对于外部世界的理解与思考的结果,或者说,试图用作品表达一种恒久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在肌理运用上,《都市小猫王》是参加工作之初创作的一幅超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在语言的运用上,试图表现一种叠压的肌理效果,为此,对人物的五官等重要部位做了模糊化处理,以表达出某种超现实主意味。此外,还加强了人物手部和衣服的刻画。在作品中采用刮刀厚压与薄扫的方式反复处理这些部分,以获得理想的效果。《三舞者》在表现时运用了塑型膏、薄纱布等材料做底,在人物面具的刻画上,采用了贴、刮、抹等方式反复处理,最后形成了类似于薄浮雕效果的面具形态。在人物身体与衣物的表现上,还采用了刮刀与笔触交替处理的手法,力求在画面中营造出一种原生态的美感与蓬勃的生命力。在具体创作时,运用了枯笔干擦少油等技法来表现画面坚硬、锈迹斑斑与粗粝的视觉效果,力求凸显出理想的质感与厚重感。《窗外》尝试运用一种次序化的肌理表现方式来处理画面。为此,在创作的开始阶段,在画面预留的空间中按人与物的形态关系来处理画面的肌理。在此基上,还尝试运用质感肌理来表现画面。
        2.油画创作《晨光》的肌理表现
        《晨光》在技法上突破了以往单纯作画的方式,更加注重对油画技法的表现和创新,以达到色彩和材料的亲近与融合。通过利用固体材料表现出画面的细节,突出画面的真实感。如画面中近处的木桌子,运用刮刀的厚画法,刻出纹路,再结合真实的木条粘贴以塑性。由于画面中的物体肌理厚薄不一会显出色彩的丰富韵意与肌理。此外,对画面中由近到远的玻璃的塑造也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其中碎玻璃的质感需要细致打磨,窗户玻璃的质感肌理塑造和灰尘哈气也需要加以表现和处理。通过肌理表现画面的美感,可以增强画面的趣味性。
        3.“可见之诗”中国风景油画中综合材料的选择
        选择综合材料是将综合材料表现语言融入油画创作中的前提。从“可见之诗”的历届展览作品可以看出,当代油画艺术家对综合材料的选择逐渐多元,主要包括丙烯类材料,用以塑造画面的肌理;泥土、沙石类材料,用以表现画面的质感;纸质类材料,具有可塑性强、灵活性高的特点;木质类材料,材质属性较强,需要创作者具备极高的运用材料的技法;塑性剂类材料,运用不当会导致作品失去艺术内涵;混合类材料,包含多种材质。
        4.塑性剂类材料在油画中的表现
        以郭建濂的《被革除的夜色之八》作品为例,画面中所呈现的纹理其实处于底层,先用塑性剂材料做出透明的底,再利用类似梳子的物体打造出条纹状的肌理,最后在其上着色。塑性剂材料在其中不仅仅是打底的工具,更像是将画面内容与肌理隔离开的屏障,与主题中的“革除”相呼应,透明的塑性剂材料带来了视觉的差异,也表现出作者创作的“随意性”,保证了题材与材料的统一。
结束语
        随着现代油画艺术形式的演变,将油画艺术创作中的肌理表现的淋漓尽致,以此来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使作品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飘.油画肌理效果对人物形象表达的影响[D].齐鲁工业大学,2019.
[2]李秀玲.谈《筑梦》系列油画创作中的肌理语言之美[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3]李军伟.当代油画艺术创作中的肌理表现探讨[J].科教导刊(下旬),2018(10):33-34.
[4]张宁.当代油画艺术创作中的肌理表现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8(17):23.
[5]李影.当代油画艺术创作中的肌理表现[J].艺术百家,2018,30(04):217-2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