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6期   作者:陈泽源
[导读] 现如今,基于新课程改革之下,语文素养的培养问题被广泛关注和重视

        陈泽源
        福建省南安市九都镇彭林小学       362322

        摘 要:现如今,基于新课程改革之下,语文素养的培养问题被广泛关注和重视,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来说,高年级学生具备基础的语文知识已经不足以达到真正的教学目标,而是需要在此基础上,对其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和增强,并通过灵活、高效的教学,实现高年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能力;感受力;教学方式;语文素养

        基于素质教育和语文新课改之下,“语文素养”一词被逐渐提及,目前更是成为了语文教师的重点教育方向,致力于通过各种教育途径,推动学生不断增强语文素养。而具体该如何培养,本文将做详细阐述,促使学生能够在语文素养的引领下,逐步提升学习能力,进而感受语文中存在的魅力。
一、语文素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素养的感受力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到达身心发育的第一个关键时期,此时不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感知外界事物,也能够促使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不断的进行深入挖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推动自身综合素质的持续增强,进而发挥出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1]。
(二)加强语文学习能力
        结合语文素养,学生更多情况下需要学会自主学习,实现自身学习能力的不断增强。通过教师的“灌输”,学生只是将相关语文知识进行牢记,但是难以做到举一反三。不断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就是要学生能够逐渐脱离教师的指导自主解决相关语文问题,生发出源源不断的内驱学习动力。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素养培养中的问题探究
(一)教学方式传统化
        经过相关调查研究得知,部分教师应用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存在一定程度的单一性和传统性。在使用教学方式时,教师并未充分考虑到实际的教学内容,也并未认识到学生的重要性,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导致语文教学效果始终难以得到更好的提升。在此情况下,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开始逐渐下降,语文素养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二)教师思想固化
        目前,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是持续存在的,部分语文教师受其影响颇深,以致于其实际的教学思想还是十分固化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一般更为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灌输,而对于语文素养方面的培育是十分欠缺的,这使得学生关于“听”的能力难以得到提升,也会使得学生关于“说”的能力难以得到提高,还会使得学生关于“读”的能力难以得到增强,更会使得学生关于“写”的能力难以得到增加[2]。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一)以教学理念的转变为引导
        要想实现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教师的实际教学理念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本身要跟紧时代的发展,并且深入认识和了解素质教育的实际要求以及语文新课改中的具体规定,由此更好的在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开展语文教学,促使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语文素养提升。

与此同时,针对教师来说,其实际的综合素养与语文教学效果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对于教师的培养也要提上日程,促使其不断朝着专业化、素质化的角度发展。在此期间,学校需要立足实际,进行相关培训工作的良好开展,组织相关座谈会以及研讨活动等,使得一些新的教育精神能够及时的传达给教师,也能够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渗透给教师。教师本身也要不断的优化和改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充分认知到语文素养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始终以此为风向标进行良好教学。例如,在教学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学生由此倾听出了什么呢?有的学生说时间过得太快了,有的学生说应该珍惜时间。这些都在侧面叙述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时间的重要性。那么散文《匆匆》中是怎样描述时间的呢?作者又想要表达什么?通过学生对课文的初读、细读以及精读,能够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会一去不复返呢?”这一问题进行有效回答。同时,通过学生的自主寻找,能够找到一些体现“时间匆匆”的句子,从而更好的促使学生感受散文中的语言美,并且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促使学生不断的珍惜时间。教师再引导学生自主寻找一些描写时间的名言警句、歌曲或者是文章,由此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持续稳定增强[3]。
(二)以课程内容的优化为实施
        根据对语文学科知识的深入分析和认真研究,可以发现,其具备一种系统性、综合性的特征。基于这样的学科特点,想要在短短几十分钟内对学生进行多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便可以从课程内容的角度进行仔细思考和认真考量,从大局出发,综合考虑实际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此不断的进行课程优化,使得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之间能够实现协调统一,同时在丰富教学资源的情况下,不断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荷兰牧场的特点,即辽阔无垠。同时通过对文章的解读,学生能够体会到文章中的拟人手法,也能够对其中的生动语言进行充分感知,从而感受荷兰牧场田园风光的美好,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4]。
(三)加强情境教学
        针对小学生来说,为了促使其快速融入语文课堂,教师可以从情境创设的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情境,促使学生从语文学习中自主找到相应的兴趣点,进而能够持续保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教学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时,教师可以将“四季”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一说,四季是指什么?自己又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为什么喜欢?由此引出题目中的“之美”,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各个季节都有哪些美?有的学生说春天之美,美在了生机盎然;也有的学生想象了一下夏天之美,美在了郁郁葱葱;还有的学生说秋天之美,美在了天高云淡。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阅读课文,促使学生进一步认知和了解作者认为的四季之美到底美在哪里。为了帮助学生展开想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关于春天黎明的景象、夏天夜晚的景象、秋天黄昏的景象以及冬天早晨的景象,使得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到四季之美,再通过学生的自行想象,不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增强。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时代的语文教师需要及时摒弃一切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教育思想,并且持续立足于素质教育之下,进行教学改革,为学生指明正确的语文学习之路,不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牢固基础,同时对学生的潜力进行正确激发,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柯毅娜.阐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02):128.
[2]苗艳.漫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2):134.
[3]龚成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8(10):72.
[4]李倩梅.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02):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