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质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6期   作者:陈永昌
[导读] 素质教育的推行,让语文教育中素质的培养成为重中之重,

        陈永昌
        惠州市惠东县稔山石井小学  广东惠州   516347
        摘要:素质教育的推行,让语文教育中素质的培养成为重中之重,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需要结合素质教育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性指导,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注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养成,挖掘学生学习语文的潜力。本文以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为例,有效探究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  语文教学;  语文素质
引言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其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语文认知能力,因此,对高年级的学生开展语文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重新认识到语文知识的价值,通过语文知识的积累,形成正确的思想理念,为初中乃至之后的语文学习铺好道路。因此,有必要采用积极的语文教学措施,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1]。
1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现状
        在素质教育推行以来,小学语文教育取得一定的成果。语文教师运用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受到小学生的欢迎。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学习效率不断提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有一定的提升。但同时也必须深入地发现语文教育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保持着应试教育的观念,虽然采用一些创新性的手法,但课堂的主体地位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严重阻碍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探究能力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注意教育方法的应用,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没有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认知经验进行教学。部分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比较吃力,由于听不懂教师在讲什么,因此语文成绩一落千丈,语文综合能力受到限制,价值观和道德修养也会相应受到影响[2]。教师必须要深刻地注意到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在保持优势的同时改正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缺陷,以促进小学生良好的综合素养的形成。
2 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不仅仅指的是学生语文知识的增多,还包含学生语文能力、语言逻辑表达力、创新能力等的发展。在新时期国家急需创新人才的背景下,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可以促进其全面发展,将学习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利用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思想意识回馈社会。小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如能从小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既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适应能力,顺利由小学过渡到初中,也能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对学习和学生的身心发展都非常有利。而良好语文素养的培养,可以健全学生的人格、完善修养,使学生成为有文化、有涵养的人。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将综合素养的培养当做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在教育过程中发现契机,适时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措施
3.1善于利用课堂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知识丰富多彩,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游戏的方式,结合不同的课文组织别开生面的游戏。通过多种游戏,既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兴趣,也能帮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解决问题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知识积累量,创设教学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如:教师在创设成语接龙游戏时,让全班参与到成语接龙中来,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积累到的成语,讲出成语背后的故事;也可以创设小型演讲比赛,在学习课文后上台说一说读了文章后的感悟;或者可以创设游戏表演,游戏表演是最能调动学生兴趣的方法之一,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改编课文。因为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可以给出游戏样板,让学生结合游戏样板创设新的游戏、制定游戏规则、制定游戏的内容和计划,然后进行表演[3]。教师在开展《为人民服务》教学活动时,学生提前搜集好的有关资料,以“抢答式”游戏,举出像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英雄模范。由游戏引入教学活动,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在讲到我们怎样对待批评时,可以创设小型讨论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广泛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互相交流中学会如何评价他人,如何感悟人物的品格。从而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并树立向英雄学习的信心,自觉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3.2善于利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知识
        语文教材只是语文知识的一种载体,单凭书本知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语文知识进行拓展。利用多媒体设置形象生动的画面情境,准备丰富多彩的课件,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利用声音、图像、文字集一身的课件让学生沉浸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境界中。联系日常生活,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的语文知识,懂得了把语文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建设班级的语文知识库,学生把发现到语文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例子拍摄或者记录下来,上传至网络中分享给其他学生。利用生活中的语文知识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组织《草原》的教育活动方案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天堂》,让学生结合歌曲内容“蓝蓝的天空,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等,感受草原的风光,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概括对草原的特点。在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草原人民的性格特点、草原人民服饰的特点、草原歌曲的特点等等,还可以将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草原的图片展示给学生。通过与学生共同学习有关草原的多方面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民族、热爱祖河山的情怀。
3.3善于利用课外活动,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学生  的课后延伸活动以作业为主,虽然会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但由于负担过重,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后活动方式,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思考。例如可以成立课后学习小组,针对语文课程的相关内容搜集阅读材料,动手制作手抄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课外活动,学生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利用手抄报或绘制黑板报的方式展示五壮士的英勇无畏的风采。同时还可以用表演的形式演绎五壮士由接受任务到英勇跳崖的悲壮过程。通过这些饶有趣味的活动方式,加深了学生对五壮士英雄品格的感悟,大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结束语:
         总之,语文素养是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着重注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通过大量的语文教学实践,不断探索语文素养的培养方式和培养途径。为学生创设舒适的思维空间,学生在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不失时机地进行课堂地位的置换,为学生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钱文婷. 诗词意境教学中色彩的温度——以《渔歌子》,《江雪》为例[J]. 教育研究, 2019, 2(11):32-33.
[2]潘海洋. 关于评价一节高中语文课的研究[J]. 教育研究, 2019, 2(12):138-139.
[3]孙燕飞. 浅谈小学语文低年级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 教育研究(2630-4686), 2020, 003(001):P.60-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