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
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 215000
【摘要】:大数据时代,学校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用更为科学高效的方式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利用数据,找到适合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让教学基于学生的学习前经验开始,帮助学生获得增值后结束,并能够及时提供反馈,形成一个完整可评估的教学闭环,从而让精准化的教学最终时间教学的减负增效。
【关键词】:前测 后测 精准
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是一所拥有悠久办学历史的百年老校。在运用教育信息新技术方面,一直走在区域同行的前列。2017年起,学校引进大数据平台,科学客观分析教学海量数据,希望借此寻找学校教育短板,巩固学校办学特色,最终寻找到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之路。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检测中心每年提供的义务教育学业质量报告作为第三方教学数据,则为学校提供了另一个角度,把脉学校办学长短处的有利工具。结合本年与前两年的报告,发现学校语文学科长期处于中上水平,未见明显提升,学生在“解释信息”等高阶思维能力方面的提升并不明显。如何能够找到适合学生语文学习的方式,让教学基于学生的学习前经验开始,帮助学生获得增值后结束,并能够及时提供反馈,形成一个完整可评估的教学闭环?结合我校在大数据的分析与运用的校本经验,我校语文学科提出了以“前测+后测,实现精准化教学”的改革尝试。
一、“前测”与“后测”的概念界定
(一)“前测”的内涵
“前测”一词出现较早,自1956年的文献起,“前测”就多用于科研实验设计。与教师教学活动有关的“前测”最早出自1998年陶保平,周端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实验研究》[陶保平,周端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实验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1998,(12):34-36.]。“前测”,顾名思义,指教学开始前的测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王迪在其《学习前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及实施》一文中指出,“前测”是教学设计必经的一个环节?[王迪.学习前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及实施[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05):67-68.
]具体实施管理策略的模型:1.为学生建立学习目标;2.发现学习问题;3.收集解决问题的资源;4.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5.进入问题解决过程;6.总结性评估。
文中对于“前测”的界定是指:基于大数据平台上(以“腾讯问卷”等为主的信息采集软件)的教学前检测方式。教师在上课前的一段时间内,通过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预先测试,了解学生整体和个体的学习情况(如知识结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和风格等),摸清学情,从而有针对性的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从而实现精准化教学。
(二)“后测”的内涵
本文中对于“前测”的界定是指:基于大数据平台上(以“云痕大数据”等为主的及时批改型软件)的教学后检测方式。教师对应本课时教学目标,当堂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以了解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在知识与能力的达成情况,为学生自我评估提供依据,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数据。
二、基于前测,锚定教学起点
(一)依靠先进技术,有效提高前测实效性和准确性。
如何了解学生在新授课前的学习掌握情况?要解决这个问题,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制作“导学单”,一份设计科学的导学单的确是准确了解学生的学情的最佳工具,但是它有两个问题:一是给教师的工作带来很大的负担,教师必须通过及时批改才能在课前了解学生掌握学习的情况;二是不能及时进行快速统计,从而无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不便于学生在学习前确立正确的自我认知,自然不便于学生更好的进行自我学习管理。通过不同软件的使用对比,我们根据软件的兼容性,最终选择“腾讯问卷”,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前测。将前测与先进技术整合,较好地解决了教师负担与无法及时反馈的两大难题。
图二
以上图一为我校一位骨干语文教师设计的前测预习单,图二为借助腾讯问卷收集的学生数据,从图表数据中可以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完成时间、重视情况、理解水平、学习困惑等等数据,方便教师针对相应的学情,进行精准化的备课的教学。
(二)丰富前测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在实践中,我校教师针对不同的年级、学生年龄和教学内容等实际情况,借助“腾讯问卷”等先进技术,还采用多种方法设计和开展教学前测活动,保证教师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情况。
1.预习单。即设计一张问卷 (或表格),在课前让学生填写,目的在于快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问卷的设定可简可繁,根据学习知识目标而定。例如,四年级语文教研组为了了解学生对于关联词语掌握的情况,教师们设计了这样的调查问卷题:请找出文中所有的关联词语。通过统计,教师发现该班学生对常用的关联词的辨认情况已经达到80%。于是,教师将教学设计中帮助学生找出关联词语的环节简化,转而将重点放在朗读、体会关联词语的表达效果上。同时,还可增加课堂练习和指导,借助文章内容,让学生完成使用关联词语回答问题等较难的学习任务。
2.谈话。对于较难阅读电子设备和纸笔回答较为困难的低年级学生,可以通过师生面对面交流一些课堂学习的情况,教师能够从学生的话语中探听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是否感兴趣、有什么期待等内容。也可以利用“讯飞语音输入”配合“腾讯文档”,让家长帮忙将语音转换为文字,填入相应的问卷,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前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3.自主预习单。我们通过与学生进行商议,丰富了预习单的形式,根据不同的任务可以提供多种式样、供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选择,可以写,可以画,还可以读。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元认知策略情况,弥补了统一的预习单中无法观测到的相关学习因素。
(三)精研前测结果,科学研制教学内容。
好的前测题目,能够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为设计和调整教学活动提供有效指导。学情前测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深远的意义。教师应有效利用学情前测,在充分了解学生真实学情的基础上,教师思考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优化教学策略与环节设计,做好教学预设,为处理生成性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总结共性问题,调整教学重心。
教师根据前测所获取的信息,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与重点,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查漏补缺。
2.了解认知差异,落实分层教学。
利用前测,准确客观了解学生原有的能力水平和认识基础,发现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认识等方面的差异,从而针对差异设计教学,分层落实,满足实际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切实提升效率。
3.发现学习困惑,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设计并组织相应的前测,准确把握学习重难点,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
4.关注知识联系,串联教学内容。
学习内容需要追求系统和延伸。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内容间的联系,利用前测可以准确地发现学生知识间的断层,确立学生知识图谱中的缺口,从而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易接受,并借机进行巩固练习。
三、即时后测,评价教学实效。
后测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能力的提升,课堂效果的评价都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借助后测可发现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提升程度,学生目标达成比例,未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情况和距离目标的差距,之后教师可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予以二次教学。我校在基于前测的备课过程中,规定一并将后测内容确定下来,并以后测情况检测教学实效。后测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
(一)提高后测的有效性。
1.注重检测题的设计。当堂检测的习题要少而精,一定要有针对性,必须紧扣本课时的学习目标。这样既能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我校后测题目遵从多层次、勤反馈、小循环的设计原则。教学的准备阶段,设计与本节课相关旧知识的衔接内容;在新知识的探索阶段,因重点反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过程,以设计基础知识的理解为宜,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知识的巩固阶段,重点反馈学生对知识难点的掌握情况,以设计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知识为上。
以下图三为一位骨干老师针对《爬山虎的脚》“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两个教学目标命制的后测内容。第一题检测的就是对于文章中动词的识记,检查学生知识内化的情况。第二题检测的就是学生对于文本中“表达准确生动”的辨析能力,需要学生基于概念,作出自己的判断,可以综合评价学生整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图三
2.后测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差异。
高效课堂绝不是仅仅依靠优生打造的课堂,只抓优生而忽视全体学生的参与,是与素质教育相悖的,是永远无高效可言的。分层次设计检测题,学困生做基础训练,优秀生在做完基础训练同时做综合能力训练,加大训练量,这样关注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和收获。
3.后测内容须学生独立并限时完成。
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后,我校教师引导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进行严格的训练。像考试竞赛那样,在课内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教师不予指导。这样做的积极效应,有助于学生养成在课堂上全神贯注、紧张积极的学习习惯和善于思考、快速高效地学习的能力,有助于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能及时准确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有的放矢的想出对策。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高度紧张地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就没必要再给学生增加更多的课外负担了。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经过为期大半年的实践积累,我校语文组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相应的举措已经切实改变了整个语文教师团队的教学行为,革新了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尤其可喜的是我校语文教学工作实现了减负增效,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我们前测和后测研究虽然有了一些进展,但是依然有值得反思和提高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前测内容的确定是否科学”、“前测结果的应用是否达到了预期”、“前测、后测、课后作业的一体化”、“如何更为丰富的开发出更多类型的后测内容”等工作,都将是我们需要长期研究的任务。但是,我们深信,只要紧紧抓住“学情”这条主线,依托好市里质量检测中心的数据,设计和改进我们的前测和后测工作,此项研究就一定会更有收获、更有创新。
[ 参考文献:
[1]袁春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训练检测有效性[J].青年时代,2015,(19).
[2]钱坤南.学情前测: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抓手[M].江苏教育,2013(12).
[3]许丽找准教学的现实起点[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3,10:80-81.
[4]陈新福,胡永红.让“前测”照亮数学课堂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5,(4)::44—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