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阳光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6期   作者:宋晓瑜
[导读] 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

        宋晓瑜
        山东省荣成市人和镇中心完小   山东荣成  264306


        摘要: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必须要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而在现阶段小学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未意识到德育教学的重要性,不能将德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本文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策略分析
前言:
        我国教育工作不断在深化改革,教学也不再仅仅只是着重于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而是逐渐将目光转向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品质、独立思考与学习的能力、以及学习素养等方面。这也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学,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渗透德育,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积极作用
        语文科目是小学教学中的核心科目,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认为语文教学的目的仅仅是让学生识字、会写作文以及具备一定的阅读技巧。但本质上,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掌握汉语言知识,并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德育教学。低、中年级的小学生对行为的评价能力还不强,往往依赖于他人形成对行为的看法,没有独立能力,容易受暗示[1]。高年级的小学生才具备思考行为的动机的能力。因此,小学教师要把握小学教育的关键时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此能促进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上来,结合语文教学课堂渗透德育教学,引导学生尊敬师长,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关于这些内容教材中也有对应的知识点,教师要把握教学核心,结合德育教育展开教学,进而让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转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刻板印象,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主动的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提升学习素养,塑造优良品德。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问题
1.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是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师在开展德育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及文化水平的程度,启发学生的德育精神,一旦教师忽略这点,就会导致德育教学起到拔苗助长的反效果,不利于学生德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没有融合教学内容
        在传统模式的教学中,一些语文教师只是单方面的传播知识,即时教师意识到了德育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改善教学方法,仍然采取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说教的方式来拔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意识。这种形式的教学不仅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使得教师教的很累。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渗透德育教学时,并没有结合教学内容,两者之间是割裂的,以至于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1.深挖课本内容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依赖于课本内容来展开的,所以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关键就在于课本,教师不单单要传授给学生课本中需要掌握的具体知识,还要积极对课本内容进入深度挖掘,讲解更深层次的课本内容给学生们,特别是关于德育教学的相关内容,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还延伸了知识面,促进其道德素养的提升[2]。例如教师在讲授锄禾这一课时,在实际讲解这首诗歌时,教师不仅要着重于诗词的内容,还应详细介绍诗歌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作出此诗的心情,这样才能够深化学生对这首诗歌的认知。通过对深层次知识的探究,让学生们可以深刻的了解到农民种植的辛苦,让学生懂得为何要珍惜粮食。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职业没有高低贵贱的差别,只要是通过自己双手劳动挣钱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都实现了自身价值。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每一份职业,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再如小学语文一定要争气这课教学,主人公童第周不想落于人后,通过自身发愤图强,努力学习,最终成为著名的数学家。教师可以深入讲解这篇课文,告诉同学们像他一样努力学习,遇到任何挫折都不轻言放弃,进而培养学生坚持奋斗的心态。
2.结合作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提高语文素养作为出发点渗透德育内容。写作可以集中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够反映出学生的价值观、道德品质、人生观、行为表现等多方面的信息,通过作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3]。很多小学生在初步学习写作时,感觉到难度较大,教师可以让德育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进行写作。除了传授给学生德育写作的相关技巧以外,教师也要实时掌握学生的进度,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关于德育学习的不足之处,部分学生的思想会透过作文体现出来,可能也会存在一些较为消极的内容。例如,关于最想成为的人这一主题写作,部分学生思想较消极,教师不能直接给学生较低的成绩,而是要从德育出发,积极挖掘背后的原因,知道学生产生这一想法的因素。如果教师直接粗暴的对学生进行纠正,极有可能会起到反作用。而教师要是以爱的方式,真诚的与学生进行沟通,指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会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也会乐于寻求教师的帮助。
3.教师发挥榜样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指路人和引导者,在其人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发挥榜样的作用,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我道德品质,以自身的良好发展来促进学生的成长进步[4]。例如,教师在讲授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课时,教师可以跟学生分享自己是实际经历,以自己的经验教训来引导学生。这课的主要表达了对铁路工人工作过程中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的赞扬之情,教师可以再以身边的真实例子或者新闻中相关的报道来让学生深刻的感受这种精神,也可以以自身遇到困难时,没有退缩,迎难而上的经历来激励学生。这样,不仅拉近师生关系,也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向教师学习。除了自身,教师也可以讲述一些名人的经历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4.以优秀文章开展问答教学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师生问答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必要条件。教师在渗透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例如,教师在讲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将爱国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学生价值观和人格的发展,也为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创在好的条件。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大家都知道周恩来是为了中华的崛起去努力读书,那大家想一想你们读书是为了什么呢?”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教师再提问回答。经过这些环节,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深挖课本内容、结合作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发挥榜样作用、以优秀文章开展问答教学等方式,向学生渗透德育,为学生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张随林.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德育理念的渗透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33):45-46.
[2]马天骄.语文教学渗透德育 巧妙落实“立德树人”——小学语文教学德育的渗透策略[J].新课程,2020(43):236.
[3]岳海斌.净化心灵 学会做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J].吉林教育,2021(Z1):48-49.
[4]吴东美.随风潜入课 育人细无声——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思考[J].考试周刊,2020(94):47-48.

        


宋晓瑜,女,汉族,籍贯山东省荣成市,大学学历。现供职单位:山东省荣成市人和镇中心完小。邮编:264306. 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