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实效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6期   作者:邱 霞
[导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

        邱 霞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沙溪中心小学 江西 上饶 334000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水平,影响着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环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随文练笔是其中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文章在对随文练笔教学方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为如何提高随文练笔在语文阅读中的实效性提出具体发展策略,保证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指导下进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随文练笔;?实效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采用随文练笔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在文章阅读学习过程中,融入写作环节,促使学生形成完整的阅读写作体系,保证语文阅读与写作不分家,帮助学生实现语文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提高学生勇于创新、挑战自我的语文学习精神,全面促进学生语文阅读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 随文练笔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高年级阅读教学时,采用随文练笔的教学方式,对促进学生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受到教材内容和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限制,无法发挥随文练笔教学方法的优势,对打造良好教学氛围起到阻碍作用,不利于强化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降低学生写作水平,不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 提高随文练笔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效性策略分析
        随文练笔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开展随文练笔,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知识水平的提升,形成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笔者根据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状况,提出培养学生随文练笔能力的具体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练笔内容的精华,促进练笔内容的丰富性。
        随堂小练笔应贵于精而不应贵于多,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随堂小练笔时,应挑选阅读内容较丰富、可写性强、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来让学生思考和写作,这样更能触动学生的思想感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小小竹排画中游》,就颇具代表性,难免不让人与《小小竹排江中游》这首歌曲联想到一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先给学生播放这首歌曲,在文章讲解完之后,让学生进行对比,然后以随文小练笔的形式呈现出来。
        (二)以读后感方式展开随文练笔
        小学语文教师在面对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灵活变换教学方式,更新教师的教学手段,利用写读后感的方式开展随文练笔教学。

一方面,读后感是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写作形式,教师利用写读后感的方式,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展开相关写作训练,有利于学生将写作内容与课文内容进行有效连接,加快学生知识对接和融合的进度,提高学生阅读写作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在采用随文练笔教学方法时,要围绕课文主要内容展开阅读反思,用语言或文字的形式表达教师对本节课阅读教学的体会,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促使教师和学生在阅读反思中,共同成长和进步,提升教师的阅读指导能力,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以《落花生》一课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教学环节和教学流程的把握,将理解文中深刻含义的句子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教师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基础上,对文中“父亲”的形象进行分析,将父亲说的话与父亲的行为联系起来,充分体现父亲“种花生”的意义,教师不断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父亲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比较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充分发挥不同思维模式对阅读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促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后理解父亲的做法,最后进行情感升华,加强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教师在课文阅读环节结束后,利用随文练笔方式,要求学生根据身边事物进行写作练习,针对写作主题选择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半命题式教学,促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激发学生对阅读写作的积极性。
        (三)结构练笔,完善文章结构
        合理的文章结构是写作的基础,只有首先构建一个大框架,才能够使得文章有逻辑、有主线地进行。很多小学生在写作中经常出现“记流水账”的现象,逻辑性较差,文章结构混乱不堪。因此,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文章结构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发散思维,对语句进一步地润色。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就是一篇“总—分”结构的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总—分—总”结构的课文,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两篇文章,引导学生分别感受不同结构文章呈现方式的不同。要求学生指出不同课文中“总”的原因,“分”的原因,进而加深其影响。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利用随文练笔的教学方式,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要在实践过程中,将随文练笔的教学方式融入新式课堂中,提高对教材的认知和理解程度,根据随文练笔实效性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阅读与写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华.论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实效性和巧妙性[J].信息周刊,2019(14):125.
        [2]马开华.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随文练笔[J].华夏教师,2020(18):86-87.
        [3].柏富琼.以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论指导小学生习作【J】.《南北桥》2019(9):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