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6期   作者:杨莉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不断调整,

        杨莉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御河小学校  037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我国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不断调整,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小学教育中逐渐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是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合理开发他们的智力因素。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单单应该为学生讲解语文知识,比较重要的是应该合理地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渗透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途径
引言
        语文是小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门科目,它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不仅能让学生利用有限的教材,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交流和学习提高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小学语文课堂构建现状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开展的效率和质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自发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但是就目前的语文课程教学来看,教师主体性教学的现象十分普遍,严重限制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发散思维,压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改革形成了阻碍,教师应该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多给予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避免在课堂教学中过分压制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
2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
2.1针对语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学生所学习的语文教材蕴含着大量的文化知识,教师的任务就是带领学生对这些教材进行分析和理解,挖掘教材内部的文化内涵,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针对语文教材的不同内容,教师应该思考采取哪种教学措施才能实现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选择合理的教学措施。例如,教师在讲解《少年闰土》这一课时,在备课过程中就应该认识到这篇课文只是鲁迅先生在自己的作品《故乡》中的一小部分节选,要让学生对作者的情感有更深入的理解,还应该回归到整个作品的内容上进行教学,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对文章情感进行把握。因此,可以利用课堂的时间给学        生介绍鲁迅先生当时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写作情境,剖析作者的写作思想。
2.2利用传统美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素养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小学语文教材也在逐渐更新。现阶段,当我们翻阅小学语文课本时,能够看出有很多文章,作者进行创作时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加以重视。在语文课本中,会对这些作者作简单介绍。小学教师对学生开展实际教学时应该理清思路,不单单需要为学生讲解书本上的知识,还应该注重学生人格修养的提升。从文化的角度看,教师可以运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育,能够增强他们对故事相关内容的理解,还可以促进他们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例如,在教师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可以通过历史小故事的讲解,使学生思考某个人物的相关行为,并且指出有哪些行为是不值得提倡的,哪些行为又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如教师对《将相和》一文进行教学时,文章中“负荆请罪”的故事教师可以进行讲解,当教师带领学生读完整个故事后,有的学生就会出现疑问:“廉颇为什么要在生活中处处针对蔺相如,而蔺相如为何要处处让着廉颇呢?”这时教师可以告知        学生原因是:“廉颇对蔺相如进行排挤是由于嫉妒,蔺相如的处处忍让是考虑到国家的利益。”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廉颇与蔺相如他们二人的所作所为哪一个才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学生都会回答蔺相如值得我们学习。通过文章中的这个小故事,充分展现出了我国谦让这一传统美德,教师通过对这个故事的讲解,进一步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谦让的传统美德。
2.3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
在基础阶段,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以指导为主,在保证学生思想方向正确的基础上给学生以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小学阶段是习惯的成型期,教师不必过于苛求每节课中获得多少知识,与其注重短时间内的成效不如放眼未来,着眼于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好奇心,好奇心才是小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学        生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自发地阅读,再加上教师的正确指导,久而久之就能产生一定程度的知识积累,将知识的积累运用到学习中就能事半功倍,慢慢地学生就会形成学习促进阅读,阅读有助于学习的良性循环,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初步的价值观,养成语文素养,在阅读中找到真正的自我。例如:在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进行朗诵,然后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家庭生活和同学们说一说,与课本中的小女孩的经历相比较一下,从而让学生们感受到现在的生活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学会感恩,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感恩自己的父母,感恩国家和社会。掌握到文章的主旨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写一写关于这篇文章的感受,从而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一连串的阅读指引,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4从绘本开始,激起学生写话的欲望
绘本是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写作兴趣的宝藏,教师可以通过上绘本阅读指导课,用声情并茂富有童趣的语言、可爱的表情包来吸引学生。让学生跟着故事中的主人公担心、期待、恐惧,进行情感的交流,在丝丝缕缕的情节中尽情释放,循循善诱,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感悟和想法        。在带领学生感受绘本奇妙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编者的意图在翻页前设疑,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细小切入点进行说话训练。抓住创意写话点,让学生充分想象和言说,巧妙无痕地进行说话训练。最后教师可以抓住作者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特殊句式进行写作,创编出与原故事主旨、意趣契合的新故事。读写结合,让学生感知到阅读的快乐,享受阅读的成就感,保持阅读的兴趣,在阅读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语言,再通过语言写出感情丰富、词语优美的文章。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夯实基础,为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打下扎实的基础,也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技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结语
        在核心素养的教学背景下,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参与效果,能提高学生文章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创造出形式多样的课程互动环节,通过由浅入深的引导,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深度,强化学生自主理解文本的积极性,增强扩展延伸效果。以精神主题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途径,强化语文教学的情感升华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云.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渗透策略[J].当代家庭育,2019(006):148-148.
[2]温月娥.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素养的渗透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8):250-250.
[3]王玉兰.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17):628.
[4]陕昌群.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