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探索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6期   作者:黄任
[导读] 与数学建模等方法相比,转化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更加普遍

        黄任

        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梅菉中心小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500
        摘要:与数学建模等方法相比,转化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更加普遍,属于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数学思想,存在于数学知识的各个领域。对于教师来说,转化思想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措施,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倘若教师可以不断利用并渗透转化思想,教会学生合理的应用,便能够将这一思想长时间植根于学习各个怀节中,为学生开展高效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视角出发,对转化思想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供了一系列有效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转化思想;数学;创设情境
        引言
        人尽皆知,数学学科相对与其他学科来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为了学好数学,就要求学生也必须以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为支撑,同时对逻辑思维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尚小,逻辑思维比较薄弱,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转化思想的渗透,降低学生对复杂数学问题的理解难度,使其从不同侧面入手,强化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探索与寻找解决问题的多元化方法,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一、对数学转化思想的初步分析
        所谓转化思想,指的是针对原本复杂的问题,将其进行简单化处理;针对抽象的问题,使其变得更加直观;针对已知的条件,将其转变为已知条件对待。通过运用转化思想,能够对数学产生深层次的理解与认知,同样是对数学本质更深一步的讲解。了解数学转化思想,并对其进行灵活应用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内涵,并为接下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数学转化思想的应用,犹如一把万能的金钥匙,在它的辅佐和帮助下,师生可以顺利打开数学知识的宝库,助力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所在,深刻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小学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其中包括假设、类比、归纳等,当讲解相关的数学知识时,教师会对这些思想内容进行适当渗透与讲解,让学生逐渐掌握更多的解题思路和对策。而转化思想的诞生,就是通过长期不断地解题,从中总结和积累得出的经验和方法。当所做数学题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产生相应的感觉,看到题目就自然而然知道解题思路。在解题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与积累,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经过长期的积累,常常会收获出人意料的惊喜。
        (一)转化条件,厘清数学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的应用,需要学生以一定的知识基础为支撑,这样才能对转化思想进行合理的应用,并有效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反之,如果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势必或多或少的影响应用转化思想带来的效果。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相应的加大教学力度,包括几何面积、分数以及乘法计算等,确保学生扎扎实实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为转化思想的训练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学生阅读题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阅读,找准时间适当渗透转化思想,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明确问题具体要求,助力学生紧紧抓住二者之间的联系,找到应用转化策略的合理方式,将解题的难度实现最大化的降低。
        例如,在学习“分数应用题”的知识时,根据以往的经验,当这类的应用题设计的比较复杂时,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因为看到了题目中单位“1”不一样的情况,便不懂得该如何解题。当遇到这种问题时,教师可以渗透转化思想,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其明确并掌握转化条件,紧紧抓住不变量统一单位“1”,逐渐找到做题的感觉,梳理解题思路,明确题目要求和已知条件存在的关系,快速算出正确答案。
        (二)巧妙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转化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其中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情境教学法效果显著,且得到了一线教师的一致青睐。在课堂之上,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身临其境般地思考相关的问题,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转化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应结合具体知识,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融入进来,提供及时、适当的点拨与指导,想方设法在已知和未知的知识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推动未知向已知的转变,以及复杂向具体的转变。


        例如,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时,为了有效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教师可以先带其回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接下来创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即垃圾分类:“如果现存在可回收垃圾所占比例为3/5,不可回收垃圾所占比例为1/4,厨余垃圾所占比例为1/6,根据所提供的数学信息,你们可以设置哪些问题呢?”部分学生会回答:“可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共占比多少?”之后教师让学生列出相应的公式:“3/5+1/6”,在计算结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不同分母的分数并不可以直接相加,部分学生提议将其都转化小数来计算。通过相应的演示发现,将不同的分母转化成相同的父母,便能完成计算。通过这一过程,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转化意识。
        (三)转化表述,理解数学问题
        转化表述,指的是转变表述的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制定科学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转化方法的关键,并牢固掌握转化方法的应用。对于所遇到问题中的含有条件的句子,要求学生做到对问题进行辨析思考角度的改变,从而快速理解题目重要信息,顺利解决问题,发挥转化思想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比如,以这道题为例:“工人要运送一批苹果,已经送完的苹果为12个,剩下的苹果占已运完苹果数量的1/4,请问一共有多少个苹果?”针对题目的信息,可以将剩下苹果占运送完的1/4,将其理解成将以运送的苹果分为4份,剩下的苹果共占有1份,总量就可以视为(1+4)份,再去解答就会变得更加简单明了,可以更深一步理解问题。
        (四)巧用假设法,实现思维的转化
        在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其自身逻辑性的强弱,对学习效率的提升产生着关键性作用,而且目前部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较高频率的出现不知从何下手的情况。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起高度重视,并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培养。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假设教学法,针对多种形式且比较复杂抽象的数学题,引导学生善于将其转化为具体的问题来处理,使学生认清并明确解决问题的重点,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例如,对于这道题:“小张和小李参加跑步比赛,在同等的时间里,小张的速度慢了35%,小李则快了35%,那么,小张和小李跑步速度各为多少呢?”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应该怎样解答。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假设的方法,将两人所跑的路程假设成1000米,将复杂的问题变得更为具体,降低题目的难度,使学生掌握题目的重点,这样便能较为轻松计算出二人的跑步速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结语
        综合而言,转化思想方法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不断的培养和练习,小学数学教学通过应用这一思想方法,可以为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为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做好铺垫。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转化思想的应用与渗透,转化条件,厘清数学问题,巧妙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转化意识,转化表述,理解数学问题,巧用假设法,实现思维的转化,使其为助学效果的提高提供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晓云.转化思想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实践[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21(02):48-50.
        [2]高香琴.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J].考试周刊,2021(10):57-58.
        [3]陈咏.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求知导刊,2021(05):23-24.
        [4]崔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05):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