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鞋松
湖北小池滨江高级中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微课已经进入到课堂中并且深受师生喜爱。微课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承载形式,可以针对某一章节的内容或者某一类型的知识点展开。因此,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使用微课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科学合理地将所学知识归纳总结,丰富课堂形式,促进学生化学能力的提升,有利于高中化学教学任务的完成。基于此,本文从讲授型、问答型、实验型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不同微课类型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
关键词:高中化学;微课;能力
“微课”是指为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教师通过微型视频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多媒体形式围绕某一知识点开展的教学活动。高中化学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微课能够通过视频更加直观的对学生进行教学,微课短小精悍,直击课堂内容,这种短视频的教学模式的引入也符合当今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微课可以反复播放的特点,能有效帮助学生对于课堂上对化学知识点理解不到位的情况进行补充。实践中,微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充分需要运用讲授型、问答型以及实验型等微课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有利于高中化学教学任务的完成。
一、讲授型微课
传统的授课模式就是教师通过教材上的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单纯地通过教材上的内容以及结合化学实验对知识点进行消化吸收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是课程的主导者和引导者,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对比较被动。讲授型微课就是要将学生变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以学生学习进度和化学基础为出发点,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微课。通过微课视频进行教学可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以更加直观形式展现出来,能够将知识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能充分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热情【1】。
例如,“阿伏伽德罗定律常数”这一章节的教学抽象性强,学生在初步接触的时候感觉晦涩难懂,较难理解。教师通过讲授型微课。可以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这一板块儿之前的学习进度,补充一些更加基础的知识,帮助学生对于物质的量这一概念全面了解。由于学生对于微观的概念没有具体的把握和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在微课教学之中结合之前所学过的内容,慢慢将本节课所要讲到的内容进行导入,让学生通过已经学过的熟悉的知识再去接受陌生的认识,帮助学生对本节课进行理解和把握。在微课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配合一定的例子,帮助学生更能有效的学习该章节的内容。
二、问答型微课
在化学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课堂中既要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又要观察学生的反应。还要进行知识点的提问,因此师生互动时间也较为有限。利用微课教师将课堂延长至教室外【2】。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知识点预习,微课中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课堂内容的时候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所学知识。
例如,“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虽然学习了“化学平衡的概念”,概念中有了“逆、等、动、定、变”这几个化学平衡的初步印象,但是学生毕竟刚刚接触,学起来容易混淆,而教师通过问答型微课。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问和答形式,通过提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不断引导学生归纳出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在互相探讨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三、实验型微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化学课堂的开展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在化学理论知识的指导上进行操作,而又可以反过来验证化学理论知识的,是化学理论知识的真实再现。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探索。有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化学实验不仅仅是要在化学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还可以结合实验型微课,让学生可以结合化学知识点对于微课上的化学实验进行观察,反复思索得出结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点背后的原理。
例如在学习,“钠与水的反应”这个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该实验操作费时、化学反应也比较快,在很短时间内学生对现象的观察难、体验度低。而微课视频教学可以反复播放,正好可以破解这一难题。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设置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对实验进行慢镜头播放,为了学生能够留下更深刻的影响,微课里还可以配上生动形象地讲解,在此过程中学生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提升,对于所学内容也更能掌握,此外通过实验型微课教学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实验危险和对教师环境的污染。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微课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思路,通过讲授型微课、问答型微课以及实验型微课更好的帮助学生分析化学现象和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石义滨. 微课类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积极应用[J]. 科学中国人, 2016(8).
【2】夏秀丽. 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未来英才, 2017, 000(0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