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探究及实践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6期   作者:郭立伟
[导读] 高中数学一方面是学生考试和升学的重要必考科目,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郭立伟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港头中学    350317
        摘要:高中数学一方面是学生考试和升学的重要必考科目,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比如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是学生未来生活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石。由于高考升学带来的学习压力,学生和老师为了应对考试,重心都集中在知识点和做题上,忽略了数学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在全面人才的培养上会有很大的缺失,所以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当下高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方向,符合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战略。
关键字:高中数学 核心素养 养成  实践应用
        高中数学的核心素养是培养现代应用型人才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高中数学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高中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理论结合实践,以学生为主导,激发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和逻辑推理以及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所带来的乐趣,鼓励应用型学习,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实现知识为我所用。
一、课堂以学生为主导
        传统的授课方式是老师主讲,带领学生推理解答问题,这种授课方式容易出现学生跟不上,集中不了注意力,思考懒惰,最终失去兴趣,越学越慢的情况。高中数学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推理,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每一个课题先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在逻辑的基础上发散思维,每组同学必须提供一个解题思路,找到多种推理方式并进行汇总。完成讨论后老师在课堂上解析各个小组的解题方案,并在各个方案上找到与新知识点连接的地方,让学生在自己的逻辑推理链条上构成完整的推理,这样既能很快学到新知识,又能增强逻辑思考能力。经过自己深入思考,更容易建立学生的底层思维和核心素养。
        例如在根据函数图像来判断三角函数的时候,先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自行判定,让他们自己找之前学过的图像来对照推理,比如看到这个函数没有上限和下限,值域是R,学生又刚好学过正切函数,大概可以判断出是正切函数,以此做出判定,并给出答案。只有在学生毫无头绪的情况下,老师再给予引导。在学生推理遇到问题时再给出引导,就不会紊乱学生的推理思路,还能强化这种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
二、开展应用型学习
        实践是对理论检验的最好方式,实践会强化理论知识,并且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又能形成新的认知,这一过程有利于基本素养的养成。每学完一个数学课题,老师组织学生利用此数学模型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到的数学知识会内化于学生的思考路径中,形成学生思考的基础,便于他们解决日后生活学习中遇到的类似问题,不断的组织实践,会强化核心素养的养成。
        例如学生们课堂上学完三角函数,老师可以带他们去测量教学楼的高度,先让同学们思考怎么测算,用什么方法测算,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三角函数,找到可以测算的仰角,和可测量的标的物,帮助学生建立三角函数模型,将教学楼高度算出来。在完成现实问题的解决后,会让学生有成就感,对学生的学习非常有利,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成学生的基本思考路径和素养。


三、普及数学核心素养
        高中学生的学习都比较紧张,关注点在成绩上,大部分学生只关注于微观的学习,不能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看待数学的价值,对数学能够养成的核心素养无从得知或者知识甚少,不知道它的意义何在,以为数学就是一直学习做题,得高分。对此,学校应当周期性的给学生安排核心素养讲座或者授课,灌输学习数学的意义,普及数学的核心素养及其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充分认识到数学不仅仅是做题考试,其核心素养对未来个人长远发展以及各种能力的提高还有思维的塑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学到立体几何的时候,老师可以单独开设一节课,让学生从每天的数学做题学习中抽离出来,主要讲授立体几何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对直观想象,数学抽象等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这些素养对将来从事有创造性的研究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四、增加实践应用课程设置比重
        传统的课程设置多是以理论讲解为主,不注重实践应用,使得学生陷入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的困境,不利于他们全面的认识数学,且对他们实际解决问题的帮助不大,失去了学习的本质和意义,更不用说其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数学的学习应该多增加实践应用的课程,每一个课题都应该至少开设2个实践活动,分别设置在不同的场景下,让学生感受到此课题的重要性。将实践应用做为学习的主导,通过实践应用引发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兴趣,通过实践应用再验证理论,理论和实践结合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实践有利于行为的养成,增加实践应用课程比重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例如学习函数课题的时候,学完理论课,安排2节实践应用课程,可以开设一节实践应用课利用函数解决便利店利润和数量的关系,再开设一节课利用函数解决黄河治理问题,多种场景的实践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兴趣形成的同时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五、渗透型教育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在每一个课程和实践活动中,还应该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无时不刻感受到数学带来的思维和思想的滋养。当每一个教学细节都有这些素养行为的支撑时,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这些素养,并指导于生活实践。老师可以在授课的时候对高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即时教授和考查,在学生问问题或者答问题的当下考验学生的相关素养,营造一种核心素养培养的学习教课氛围。
        例如老师在讲空间几何的时候,可以提议让学生画出学校比较有建筑风格的教学楼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空间感,以此考查学生的直观想象等相关素养,通过课上课下的渗透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空间思考的能力和相关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
结束语:
        高中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更加严密,推理更加复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阶段,高中数学核心素养需要老师在教学方式上的不断探索,增加核心素养重要性的推广,还要学生正确认识高中核心素养在个人未来成长上的必要性。实践应用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是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养成的重要路径,应当给予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黄越海.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探究及实践应用[J].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 2019, 000(005):23-24.
[2]陶格斯.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探究及实践应用研究[J]. 好日子, 2019, 000(018):P.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