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6期   作者:白燕星
[导读] 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来说,要想真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白燕星
        山西省太原市知达常青藤中学校
        摘要: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来说,要想真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要求教师能够准确的掌控数学教材之外,还需要科学地完成教学方案的制定,并且要注重课堂导入时所使用的方法。也就是说,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最为重要的就是教师能够灵活地运用不同类型的课堂导入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基于此。本文从悬疑导入法、故事导入法以及实践操作导入法这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导入;方法探究
        一个精彩的开头能够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也就是说,要想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必须要最课堂导入环节进行尤其地注重。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起到活跃学生学习思维的效果,从而为学生今后的知识学习打下踏实的基础。课堂导入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5分钟之内,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来完成课堂导入环节的优化工作呢?
        一、通过悬疑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容易对一些事物产生好奇心理,所以说,当教师在展开数学教学时,就可以通过运用设计悬念的方法来完成课程的导入【1】。
        就比如说,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一元二次方程”这一内容的学习时,为了很好地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教学开始之初,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以下这样一个悬念,如:教师最近刚刚掌握了一个全新的本领,当只知道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某一个根的确切数值时,并不需要求解就能够获得另一个根的数值,不知大家是否相信?学生当然并不相信,于是,便有一位学生为教师提出以下问题:5x2+x-4=0这一个一元二次的其中一个根为:x=-1,请问你知道另一个根为多少吗?这时教师便能够很快地说出这一方程另外一个根为4/5。学生急忙地低下头来对教师的结果进行验算,最终发现教师所给予的答案是正确的,那么这时学生内心的好奇心就被真正的激发了起来,并且急切想知道教师为何能够如此快地说出另一个根。之后教师可以再次提问:大家是否想知道正是为何能够快速地获得另一个根的数值呢?那么就和教师一块来进行本课时的内容“一元二次方程之中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相信大家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就会获得教师以同样的本领。通过为学生设计这样较为简单地悬念,能够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
        二、通过故事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比较喜欢听故事,所以说,就是在展开实际教学时就可以对造成的内容进行仔细地研读,并且找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的故事【2】。通过借助故事中人物来展开数学故事的创编,这样完成课堂的导入就会真正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比如说,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平方差公式”这一课时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依据学生较为喜欢的故事人物,比如说阿凡提,来与数学知识进行结合并且创编出一个全新的故事。故事的内容如下:在某一天,聪明的阿凡提多次运用智谋去帮助社会上的穷人去识破并且战胜欺压自身的地主巴依老爷所设下的奸计。阿凡提正在计划着骑着自己的小毛驴到集市上去逛街,在刚出门时便碰到了匆匆赶来自己家的李大伯,李大伯对阿凡提说道:遇到了一些困难需要帮助,租用了巴依老爷的土地来种地,这块土地为正方形,边长为15米,今天巴依老爷说到临时想将这块地用来盖磨坊,需要占用大概5米大小的地方,之后再在这块土地的另一边补给5米,这样一来,大家便不会吃亏。当时并没有想什么便答应了,但是如此贪婪的地主一定存在着怎样的目的?请问阿凡提这样的方法是否公平合理呢?阿凡提思考一通说道李大伯确实是吃亏了。李大伯急忙的询问道:为何……这时教师的故事就可以戛然而止,并且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大家知道是为何吗?通过故事来完成课堂的导入,学生能够随着故事的深入活跃自身的思维,为了帮助故事中的主人公获得最终的答案,学生的求知欲也逐渐提升。
        三、通过实践操作的导入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在展开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时,能够提倡动手操作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展开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据课堂教学的内容,来要求学生走到讲台亲自动手操作来完成课堂的导入,并且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去进行知识的探索,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够真正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比如说,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三角形的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时,就可以通过要求学生进行拼、剪等等一些活动来完成课堂的导入。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准备一张形状为三角形的硬纸板,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快速将自己所准备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之后再使用双面胶将其拼贴,在这时,教师可以邀请班级中的三位学生走到讲台上进行拼贴,这时。大家能够发现都可以拼成一个相同的角,那就是平角。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在进行拼贴时能够发现什么?这就是本课时所学习的内容,也就是三角形的性质之一。大家还想知道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吗?接下来就一同来探究。通过要求学生进行动手时间,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很好地完成了课堂内容的导入,为之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所能够使用到的课堂导入方法有很多种,需要教师依据课堂教学的内容来选择相对应的课堂导入方法,从而真正的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金述龙.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的策略探究[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2015(26):165-165.
        【2】徐明. 设疑激趣,有效导入——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方法探究[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刊), 2014, 000(008):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