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细辉
湖北省鄂州市程潮铁矿学校,湖北 鄂州 430000
经常有家长很困惑,我怎么才能让孩子学习成绩好呢?我需要怎样引导孩子呢?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些好的学习习惯将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1、主动学习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提前制定好学习计划,可以让孩子独立制定,也可以一起参与制定,然后按照学习计划执行,并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孩子的学习能力进行调整。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要生搬硬套,对于要求高了而自身能力不足的计划,需要降低一点要求,对于标准过低而孩子学习能力较强的要适当提高要求。这样就能让孩子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还能保持良性循环。尊重孩子的发展,不让孩子有压迫感,能愉悦面对数学学习。
2、有效学习
有的孩子做数学作业非常慢,经常磨蹭到深夜,形成恶性循环,数学成绩也因此甩尾。对于这类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家长有必要制定一些刚性规则让孩子遵守,比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但家长不要随意增添孩子的学习负担,布置额外的数学作业。此外,还要帮助孩子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外在因素,比如不把玩具、零食放在书桌旁,不在孩子做作业时看电视、玩手机,等等。让孩子在一个相对安静、轻松的环境专心做作业,坚持一段时间,定会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3、独立学习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家长就应培养孩子独立学习,尤其是独立做作业的习惯。刚踏进校门的孩子识字量不多,需要家长的陪伴与引导,可以适当陪伴孩子做作业,但是没有一个孩子喜欢大人在一旁监督。这时家长可以在客厅看书,让孩子独自在书房做作业。也可以陪在孩子身边并告诉他:“你做你的事,我就在旁边忙我自己的事。如果你在做题的过程中有不懂的或不认识的字自己解决不了,可以向我寻求帮助。要学会管理自己,包括管理好自己的学习时间、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检查时,允许孩子翻书,查漏补缺。
给孩子提供轻松的学习氛围,也许一开始达不到你预期的效果,坚持下去,你将会发现自己不再那么焦虑,孩子完成任务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4、专心学习
上课专心听讲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专心听讲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自我严格要求。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看老师的一言一行,仔细想老师提出的所有问题和老师所讲解的例题;当然同学们的发言也是不可忽略的,如果有同学讲错了,就应该大胆地提出问题。如果只听同学发言而自己不参与讨论的话,那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孩子们还应该积极参加课堂上的讨论活动;最重要的一点是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演示、读书、写作业等任务。
二、不遗留知识漏洞,及时订正错误
有些时候大人比较忙,对于孩子在作业、试卷中所出现的错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觉得是一时疏忽大意,下次注意就行。
有的孩子总是会出现计算错误、审题不清等等各种问题,而且屡教不改。我们千万不要把“粗心”这个词挂在嘴边,这会为孩子的不认真学习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曾经有一位学生的爸爸总是对我说:“老师,其实卷子上的题他都会做,就是粗心大意。”我也曾委婉地提醒这位爸爸:“只要做错了就不能说是都会了,真正掌握了的东西是不会错的。”而这位家长和孩子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来都没有认真对待这个问题,结果这个孩子我从一年级带到四年级都一直是这样“粗心大意”地没有得过高分。
作业、试卷发下来第一件事就是改错,这个环节是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一定不能让错误遗留下来。第一印象如果错了,是需要多次反复纠正才能改过来的。如果没有及时斧正,那就是把错误的印象再反复地在脑海中根深蒂固,有的人甚至是自己错了一辈子都不知道,还将这种错误教给下一代,说:“我以前就是这样做的。”
所以,有必要准备好错题本,把平时作业和检测时的错题进行归纳,不要以为自己当时记住了,而且也改过来了就万事大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错题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再翻出来做一做,对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都有好处,自己有了顿悟,还可以提高知识迁移和类推的能力。
三、把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
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有的家长做得很好,将孩子觉得晦涩
难懂的问题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出来,让孩子觉得原来数学这么有趣。既缓解了孩子的压力,消除了负面影响,又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增进了亲子感情:“原来我的爸爸(妈妈)这么厉害!”相比孩子不会做题,大人又是大声喝斥又是拳打脚踢、焦躁不安,孩子面对难题的压力和大人的愤怒几乎崩溃,这两种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四、从小就要做到“会做的题不丢分”
也许“高考”对于小学生来说太遥远,所以家长、孩子往往不会在乎平时测
验的一分或几分,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在择优录取时,得到这“一分”的就上了,被录取了,失去这“一分”的就名落孙山,被淘汰了。在小地方不觉得,一旦人多了,“一分”有可能是压倒成百上千人的局势,所以我觉得有必要给孩子灌输“每分必抓”的观念。也许他们现在还小,不太清楚利害得失,要是某次上演一场这样的竞争,就会明白这一点。实在不会做的题那是没办法,谁都强求不了,但能够得到的分一定要牢牢抓住。
最终孩子的成绩还是取决于家长的期望值,如果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更优秀,一定会在孩子身上花费更多的心思和精力并付诸行动的。如果自己每天玩游戏玩得不亦乐乎却要求孩子出类拔萃,那是不切实际的。
培育花朵需要园丁精心呵护,浇灌心血,培养孩子成才更加需要老师和家长付出长期的爱心、耐心,也需要家、校更紧密地配合,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