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多元化作业设计策略探研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6期   作者:尚卫成
[导读] 众所周知,课后作业对于学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尚卫成
        湖北省广水市永阳学校
        摘要:众所周知,课后作业对于学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由于记忆是有一定的遗忘规律的,作业可以在学生遗忘前加深记忆,又或者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学生可能无法短时间内将其理解,而作业就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知道自己的教学效果,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调整教学方式、内容和手段。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所学内容,开动脑筋,设计多元化作业。本文从故事型、合作型、动手型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初中数学多元化作业设计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多元化
        传统的教师在课程讲解完知识点之后,多是对于课后习题或者针对课程让学生在练习册上进行习题练习,常见的这种作业形式过于死板,学生按部就班嗯完成作业,不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掌握所学知识,难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在作业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处理、解决问题,通过完成作业可以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和技能,而且学生在写作业过程中也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约束和有效的时间管理,这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会有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应该设计故事型作业、合作型作业、动手型作业等方式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消化吸收。
        一、设计故事型作业
        初中生都是处于青春期,对社会上的各种事物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初中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亲切的语气,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对于课堂的注意力。课后的作业设计,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年龄,可以通过故事型作业,让学生对课后作业产生兴趣,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
        例如,在执教“有理数的乘方”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动脑筋,设计这样一个故事型作业:有一个聪明的小姑娘到一个商店应聘,面试她的老板不太想要她,于是小姑娘跟面试她的老板约定:工作第一天给1角钱的工资,第二天给2角钱,之后的每一天工资都是前一天的两倍。老板听了,觉得他占便宜了,心想这下子可赚到了,于是就爽快地答应了。而小姑娘则窃喜,心中想到:就怕你到时候付不起啊。故事说到这里结束了,请问到了月底老板真的给不起这个小姑娘的工资吗?问题抛出之后,同学们迅速计算起来,结果发现老板确实是吃亏了。
        二、设计合作型作业
        众所周知,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锻炼每一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和合作探索的精神。

当代家庭有很多小孩儿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与兄弟姐妹的合作。在日常生活中缺少与兄弟姐妹的相处。因此普遍缺乏一种合作精神。初中数学教师设计一些合作型的作业。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某一课题。激发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兴趣,共同动手动脑去解决所学内容。真正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为以后学生的合作意识奠定一定的基础【2】。也可以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加深对于知识点的了解。让合作学习小组的不同组员能够取长补短,发现自己的短处。从其他学生。身上学习更多优秀的品质。达到合作。效果的最大化。
        例如,在教授“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一章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个合作型作业题目,教师提问,如果对教室内部进行墙壁粉刷需要多少预算?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首先小组成员需要尺子测量教室的粉刷面积。然后小组成员需要到市场上针对粉刷的教室所需要的原材料的费用进行咨询,通过货比三家掌握相关涂料的价格。此外,小组中的学生还要去劳务市场上去考察粉刷匠的价格。将人力物力所需的费用都要进行和汇总,从而计算出粉刷教室墙壁所真正需要的预算。在做完这一系列的市场调查过程中过程之后,教师可以引导每一位小组成员针对自己的调研过程进行讲解,并将最终汇总的费用进行展示,通过小组的这种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思路,不同的小组学生也能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引导学生的思维多样性和创造性。
        三、设计动手型作业
        数学学习对于初中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往往觉得晦涩难懂,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布置书面作业,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作业,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动手类型的作业,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兴趣,通过动手完成数学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理解更加深刻。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一节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轴对称图形。教师可以先举例子,引导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一个初步的概念。随后,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到很多的轴对称图形,例如一些剪纸图案,蝴蝶等等。教师要求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进行观察,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规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而激发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利用多元化的作业模式,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通过动手型作业,合作型作业以及设计故事型作业,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知识点。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参考文献:
        【1】梁倩. 初中数学发展性作业设计研究[D]. 西南大学, 2015.
        【2】崇亮. 初中数学课堂作业多元化设计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中学版), 2019, 000(001):2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