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慧
山东省淄博第十七中学 255000
摘要:文章以人教版必修2《圆周运动》这一章为例,说明怎样实现新旧教师的交替。从情感交接和知识交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情感交接;知识交接;学习习惯交接;教师专业水平;逻辑思维结构
提出问题:在学校工作中,经常会因为工作关系进行调整,原来的教师不在教这个班的学生,由后来的教师接手这个班。这样会造成困难,处理不好这一时期的关系,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
新旧教师的交接会遇到哪些困难?情感上的不易交接,学生和原教师已经建立的深厚的感情,由于惯性,不想接受新教师。知识上的不易交接,每个老师对知识的理解方式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学生已经习惯了原来教师的思维方式,对接替教师的思维方式都有抵触。这两点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高一进行了一个学期,由于工作关系,接手了高一第二学期的物理课。我刚开始的三节课是新教师与学生磨合的过程,教学进度不能过快,甚至要慢一些,让学生慢慢熟悉新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在思想上、感情上接受新教师的理念与思维方式。
1.情感交接: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新教师要有与学生共情的能力。从情感上肯定他们,与他们共同感受这一变化带来的不适,让学生知道新教师很理解他们。从情感上的融入,拉近了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从语言表达上要肯定原教师的能力,并认可原教师为大家所做的努力,并说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的描述方式不一样,如果认为原来的教师这个地方这么讲,请告诉新教师,新教师一起学习原教师的优点。从而实现情感的交接过程,为新教师新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从而亲近新教师。
2.物理知识交接:关键性问题。刚接过新班,正好学《圆周运动》这一章,新课过程要速度慢,力争通俗易懂,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跟得上。由于第六章还是力与运动的相关主题。1.复习了曲线运动的条件,什么是合力?为什么求合力?合力怎样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在学习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时,用了生活中同学在圆形操场上跑步的例子和钟表上表针的例子,既亲切,又容易理解。
3.学习习惯交接:规范学习行为。1.笔记记在课本上,并走动检查。2.怎样记笔记?课本上有点,画出来,没有的要记上。节省时间,不影响听课效果。3.怎样记录一句话?记忆方式的教导。不要逐字逐字记住再写,要先大脑先行,先记住句子,再写完整个句子。4.总结本节的重要公式有5个。内在联系是什么?理解着记忆,有逻辑联系的记忆最好。可以这样讲述:公式中线速度跟长度有关,所以线速度等于弧长除以时间,周期是时间,是什么时间?转一圈所用的时间,因此线速度定义式中分母带入周期这个时间,则分子带入一周的弧长为圆周长公式。角速度在公式中有角,故角速度等于角除以时间,角用弧度表示。如果时间带入周期,则角度为一个周期圆心角为2π.线速度公式中有2π/T,带入即为线速度,角速度,半径的关系。
图1
4.专业水平的展现,提高接替教师的形象:要实现接替教师能顺利交接,更重要的是接替教师的专业水平,专业的能力是接替的关键。接替教师要从业务上加强。能够体现教师专业能力的这一章是第二节向心力和第四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第六章第二节是向心力。分为两个部分,向心力来源分析和向心力的大小。本节是展现教师能否与学生产生共鸣的一节课。怎样共鸣?一是学生感受到内容要详实,有收获。二是学生要感受内容亲切有意识。怎样做到这两点呢?首先在向心力概念的得出上,轻绳拴一小球,在光滑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感受向心力大小和方向。通过研究小球,进行受力分析,重力、支持力和拉力,合力是拉力,通过研究拉力研究匀速圆周运动合力的特点,总结出向心力的概念。通过分析物块随圆筒一起匀速转动、转盘上物体随转盘一起匀速转动、沿光滑漏斗壁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从而总结出向心力来源分析的步骤。1.选取研究对象。2.找圆心,轨道。虚线连接圆心与物体即半径方向。3.确定合力方向物体指向圆心的方向。4.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寻找沿半径方向的合力,合力是什么,什么就提供了向心力。向心力是矢量,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通过学生手拉绳,使小球在空中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拉力近似等于向心力,体验与猜想向心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用什么研究方法来研究这些量得关系?控制变量法。怎样控制变量?向心力演示器,怎样控制变量来研究这一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们去讨论总结出向心力公式。
第四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本节分析实例进行计算。本节采用主题中心讨论式进行课堂活动。以F合=F向为主题进行讨论。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实例进行调整。火车转弯问题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一上来就分析这个实例,很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调整实例的顺序,先分析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车在拱形桥最高点和凹形桥最低点问题。这两个实例相对比较简单。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可给一定的题目,进一步检测掌握程度,当大多数同学掌握后,学生也有了一定的信心。进而解决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再去讨论火车转弯的问题更好一点。
5.画思维导图,总结本章内容,形成整体认知。如果学生存在困难,可从网络上下载示例导图如下作为参照,形成具有自己思路特征的思维导图。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对整个知识的综合建构,形成有逻辑联系的思维体系。下面图2只是知识的罗列,图3才是有逻辑思维体系的知识结构图。
图3
总之,要顺利交接,教师要有感情共情的能力和知识共情的能力,感情和知识的和谐统一,形成课堂的合力。
文献参考:
1.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二册
2.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二册《教师教学用书》
作者简介:商学慧,女,1979.01.,汉族,山东淄博,大学本科,物理教师,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