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媚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光亚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以及学习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知识以及技能都在快速的变化发展。而兴趣作为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学习的关键途径,只有有效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进行深度的学习。基于此,下文就将结合我实际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数学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希望能为一线数学教师提供一点参考建议,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前言:教育作为教学和育人相结合的一门学问,好的教育能够使学生得到积极健康的发展,而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兴趣的引导,使学生能够主动地针对学习问题进行思考、探究,是素质化教育的核心步骤。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是每位教师都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坚决贯彻人本原则,引导学生共同学习
随着近些年来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在教学过程当中,开始越来越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及教学模式的开展,有效地改变学生过去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局面,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过程当中,实现学生学习的全生命周期开展。因此,教师在为学生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就必须结合班级学生整体认知水平,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设计,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共同的参与,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进步带来的快乐,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为学生开展《观察物体》这一板块的教学时,考虑到班级学生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初步对一些简单的图形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认知,因此我就为学生准备了一些简单的立方体,包括正方体、长方体以及圆柱体等。在正式开始课堂教学之后,我先为学生初步讲述了一些观察物体的方法,并为学生教授了一些进行观察记录的方法,随后就引导班级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了我提前准备的一个简单立方体,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这一立方体进行观察,并通过绘画以及简单文字描述的方式进行记录。而我则在教室中对每个小组的探究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对于学生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也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和介入。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都在课堂当中热烈的讨论交流着,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与此同时,在学生完成探究之后,我结合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设计了一些适宜的教学问题,包括总结归纳物体特征等,使学生在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后,体会到成功的积极情感体验。
我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知识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现状,设计并开展师生都能共同参与的课堂学习环节,能够使学生在与教师和同学交流讨论,探究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为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自信心,有效地提高对于数学课堂的学习兴趣。
二、契合学生心理特点,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渴望得到成年人,特别是教师的肯定以及表扬的心理特点,并且希望在其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就需要善于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及时给予这些学生肯定以及表扬,特别是在班级当中,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时,教师更需要给予及时的肯定,以及相应的表扬,车能够保持进行学习探究的动力。除此之外,教师海因结合不同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通过城市化的教学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进一步提高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为学生开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板块的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材料内容对小数的性质和意义进行了自主的探究活动。
随后,我就随机抽取了班级中的几位学生,回答我提出的一些关于小数性质以及意义的问题,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我就及时给予了肯定和表扬,而对于回答存在一定错误的学生,我也在纠正其错误后,对其勇于表达自身看法的行为予以了肯定。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够感受到回答问题带来的成功喜悦,在数学课堂当中,保持一个积极的探究精神。随后,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我为学生布置了三个层次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水平,自主选择完成相应层次的作业,而完成不同层次作业的学生也会得到不同的得分。在一定时间之后,会在班级当中对学生的得分进行统计表量,班级当中得分最高的几名学生,我也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之后,班级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都会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我所提出的一些问题,而在课后,学生也会主动地进行预习,并尽可能的完成最高层次的课后作业。
在《青少年健康发展指南》当中明确的提出,教师在为学生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发展特点,有效地进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组织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我深入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恰当的表扬、鼓励以及适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对数学学科保持一个长期的学习热情,
三、创设趣味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保持期待
想要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有所期待,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就可以在为学生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为学生创造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活动,通过新奇的活动内容以及有趣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对于数学课堂抱有期待,进一步达到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科学习兴趣的目的。
例如:我在为学生开展《可能性》这一板块的教学时,就为学生设置了一个趣味记数字的探究游戏活动,将班级学生每四人分为了一个小组,对每个小组分发了一个骰子,引导学生在小组当中投掷骰子,记录每次投骰子投出的点数,在学生投掷完100次之后,学生对投掷100次的结果进行分类统计,计算1至6这六个点数,每一个点数的投出次数。学生通过实践研究,以及对比其他小组的投资结果,发现1至6这六个点数的投资次数非常的接近。我就结合这个趣味实验,为学生引入了本节课堂的教学内容可能性。由于这个探究实验较为新奇,并且内容较为有趣,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数学活动的乐趣,并对之后课堂中可能开展的数学活动充满了期待,有效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对于数学课堂学习兴趣的目的。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更多的设置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班级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期待,以及学习热情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许多学生在课后会主动询问我下节课堂会开展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次数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数学课堂以及师生关系也朝着平等、愉悦的方向转换。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喜欢一些形式较为新奇,并且内容较为有趣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为学生组织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对趣味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抱有较强的期待,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科学习兴趣的目的。
四、结束语
数学教师在为学生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以及在课堂外,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能够自由发展的个性化空间,因为数学本身就重视学生的理解能力,只要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对教学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就能够适当的减少课后的练习习题,使学生在课后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以及自由的成长。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教师应当尽量减少对于学生生活的影响,通过高质量适宜的课后作业,使学生能够对数学学科有一个正面的印象。除此之外,通过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组织开展一些趣味性较强的课堂活动,都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建华.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J].学周刊,2021(10):25-26.
[2]孔婧婧.小学数学兴趣化课堂的构建策略思考[J].学周刊,2021(10):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