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6期   作者:吴疆
[导读] 众所周知,物理学科难学、难教,尤其是入门更难。

        吴疆
        包铝集团公司中学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摘要:众所周知,物理学科难学、难教,尤其是入门更难。初中物理中的一些知识深奥难懂,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就很难掌握这些知识。在核心素养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学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念;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
        有教育家分析道:“知识并不会长久地停留于脑海中,但是在知识学习中,形成的思考方法却可以长久地保存于大脑中,且还会提升学习者的基本素养。”结合该理论,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分析:“学过和没学过物理知识的学生,差别之处有哪些?”“学习物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物理知识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赋予学生可以适应社会、实现自身长远发展的必备能力和基本素质,这是初中物理教学的本质追求。
        1重视教学方法创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新课标大力提倡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核心素养下,大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有着较强的敏感性,会自主引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到互动学习中来。在当前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合作学习理解得不深不透,经常走向单一化,将小组讨论学习等同于合作学习。其实,小组讨论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这就需要教师做出科学的选择。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电流的强弱”时,教师可将学习的内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另一部分是怎样测量电流的大小。教师可以先拿出电流表,让学生观察电流表的外形和设计特点,再联系教材全面认识电流表。然后,教师把电流表连接到电路上,引导学生读出具体的数值。最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电流的大小。这样,学生就会迅速理解电流强弱的有关概念,并掌握电流大小的测量方法。教师借助实物进行操作并指导学生,比单独讲解形象得多,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再如,教学“圆周运动”一课时,教师先将学生们分组,每组两名学生,一名学生负责按照既定的圆形轨道进行移动,另一名学生负责记录数据并比较速度,然后两名学生互换角色进行实验。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圆周运动的速度可以用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来量度。这两名学生,通过相互协作达成了很好的默契,不仅验证了物理理论,而且提高了物理实验的效率。因此,核心素养下,教师一定要创新物理教学方法,充分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提升学生的科学求真思维能力
        物理教学中,学生在掌握科学的物理探究方法,形成基本的物理价值观念基础上,还需要具备科学求真的思维能力。从物理角度上进行分析,科学的思维方式常见于回溯推理方法、假说方法、控制变量法和等效替代法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灵活多元化的问题,调动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回归整理、推理论证和分析比较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科学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真空不能传声”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推理的方法得出这一结论,通过扩散方式,探究分子的运动过程和速度,通过物理模型法,研究磁感应线的分布和方向。通过科学的物理思维方法,推动学生科学求真思维能力的提升。


        3“互联网+”下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是巧用网络技术补充物理教育资源。在物理教育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非常重要的成分。物理教学一定要充分结合实验。可是因为大多数学生缺少足够的生活经验,并且很多学校实验条件受限,故很难保障物理实验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手段,使用网络中丰富的资源为课堂提供补充与支持。用学生感兴趣、熟悉的内容创设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就会表现出学习积极性。比如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课,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中下载学生平时戴眼镜看人时候,镜片是如何将影像反馈回人类眼球、大脑的。再比如学习《浮力》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网络中下载煮鸡蛋时候为什么鸡蛋有时候浮起来,有时候沉下去。学生在看到这种熟悉的内容、熟悉的画面以后,兴致瞬间形成,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积极性。此时学生在课堂上会更加认真。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从网络中下载小实验的实践过程、实践思路,自主学习,用网络环境理解和消化物理本质现象。趣味十足的物理实验让知识的学习更加直观生动、丰富多彩,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其次是巧用网络实验改良实验教育模式。教师使用互联网+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中进行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眼界,让学生看到更多不清楚、不了解的物理知识、物理内容。物理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必须将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讲解模式作为出发点。在引导中,组织学生探究实践,活跃学生物理思维,使学生形成学习意识。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学习中掌握物理知识点。当然物理学习不能只考虑生搬硬套的模仿,还要活跃思维,让学生形成严谨的研究意识与合作能力。所以教师平时要让学生多互动、多交流、多沟通。如果有不理解、不懂的知识,先在组内交流和探究,最后与教师互动探讨。教师需要在平时多跟学生互动,要加强监督,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端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用网络技术开放教学,创新教育模式,使学生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度。当然部分物理实验本身存在风险,且操作十分复杂。所以此时教师要合理使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完善实验过程和实验思路。创建真实的实验环境,增强学生的物理知识吸收能力、消化能力、操作能力与理解能力。当然在物理实验中,最关键的就是尊重事实,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责任心。此时需要师生用网络技术理解、掌握数据资源,通过这样的形式,不断强化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记忆能力。
        4引入探究性实验
        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一般是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步骤来完成实验,这种已经过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的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缺乏探究性,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发展不利。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要创新实验教学,要将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设计成为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来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总结知识。比如,在学习“浮力”这一内容时,以往教师更多的是指导学生通过验证性实验来总结影响浮力的因素,总结出浮力的计算公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出实验教学的效果,教师就可以将验证性实验设计成探究性实验,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实验器材,然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猜想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然后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步骤,并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然后结合实验现象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最终得到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刻掌握知识,并掌握研究物理的方法。
        结语
        总之,新课标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核心素养下,教师要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重视教学方法创新,加强资源整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合作探究能力、自主阅读学习意识,进而真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霞.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案例分析与研究[J].中华少年,2019(30):277.
        [2]杨海霞.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5):21.
        [3]张金翼.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案例探析[J].考试周刊,2018(8):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