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佩雯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沙溪中心小学 江西 上饶 334000
摘要:情境是学生与学习环境进行的交互过程,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认知、情感、记忆、能力会被最大化地激发,提升学习效率。小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对周围事物比较好奇,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如何创设有效情境,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文章的重点探究方向与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可行性;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改革传统教学思想,刺激学生建立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强化科学价值观。另一方面,增加课本知识与生活、社会和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习热情,增强主动探究意识。为了落实种种改革要求,情境创设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如何通过创设有效课堂情境,将教师的“教”顺利、自然地过渡到学生的“学”,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课堂,成为优化学科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可行性
小学是学生快速成长的关键阶段,无论认知、记忆还是思维,都会随着年级的上升不断从不明确的认知发展到比较正确的认知,并且可以事物的核心特征,构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思考和想象方面,逐渐从形象化、片段化思维向抽象逻辑化方向发展,但是依旧以感性思维为主。在观察力方面,表现出四项感知特征,分别为观察缺乏目的性,易受新鲜事物的刺激;观察缺少精准性,细微部分观察不够;观察缺少次序性,结果不够全面与完备;观察深度不够,很难把握事物的实质。另外,注意力会经常出现不集中,很容易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去的情况。情境创设能够帮助小学生通过亲身体会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带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逐渐将注意力融入数学知识中,真正掌握数学本质,满足心理发展需求。
二、小学数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主要手段
(一)借助“生活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所谓“生活背景”是指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其引入到课堂中,能够使学生快速理解教学内容,并牢固掌握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上文提到,小学数学知识大都来自生活,生活是学生吸取知识的大环境,也正是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学习元素,给学生提供了拓展学习的机会,如公路边的广告牌、日常生活开销计算等。所以借助“生活背景”成了有效情境创设的首选,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帮助其扎实基础知识,构建新的知识框架。比如在四则运算、小数的认识、简单图形面积、分数学习等模块,都可以利用生活素材创设针对性的情境。以“小数的认识”为例,创设小超市情境,通过扮演消费者和收银员,在付款找零环节强化小数认识与运算。
(二)借助游戏活动或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游戏与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不仅幽默风趣,还可以促进大脑思考。借助游戏活动创设教学情境,即在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游戏环节,此环节可以作为新课导入或者新知识讲解,也可以同时利用。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培养学习兴趣。此外,在游戏活动中遵守游戏规则,探索游戏规律也属于一部分教学内容,能够促进德育教育开展。在游戏情境创设中,首先要与教学内容相符,要注意借鉴与创作,使游戏既体现教学内容实质,又具有教师预测的可行度,保证全体学生参与,不扰乱课堂秩序。
三、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
(一)情境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习特点
数学情境可以取材于生活,但在取材过程中必须注意两点:一要充分挖掘课本,与教材内容相结合,预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新知,有能力应对突发状况。二要充分估计学生实际情况,包括知识掌握情况、知识迁移能力以及生活经验等,使创设的教学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创造力的发挥。为了提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可将生活情境放在新课导入环节,拉近学生与知识、与教师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注重情境的趣味性和数学性
教学不可顾此失彼,不能为了强调情境性而失去趣味性与数学性。兴趣是小学生接触、认识和研究某一事物的心理倾向,该倾向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而来。兴趣可以保持学生头脑灵活,迸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数学是人类发明创造的思想体系,公理、定义、定理、推论形成数学体系,以此体系呈现的数学知识被称为数学的形式化。但是小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决定了其数学学习要具有趣味性,计算、度量和基本的现实问题虽然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但在教学中要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如游戏情境、故事情境都是遵循这一原则。另外,数学毕竟是数学,体现有趣性的同时还要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自主探究不断积累知识,促进思维发展。
(三)情境教学要体现问题性
情境创设的本质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创设的情境应该具有一定的预知能力,考虑到哪些情境能够很好地展示教学中的问题,并在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分数认识”教学中,在讲课之初有经验的教师就会意识到学生会把分母表示的平均份数当作整体个数,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改变整体的个数,区别与份数,使学生对分母表示的意义有足够认识时再进行问题解决。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时会更具有条理性,少走弯路,有利于正确思维的培养。但是这对教师教学经验和知识积累有很大的考验,教师需在平时做有心人,多思考、多比较,提高问题预知能力,才能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
综上所述,数学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教学要求不断提高,情境创设已成为比较普遍的教学方式。但是如何真正发挥情境教学价值,凸显情境的有效性,一直是教师不断研究的课题。文章从小学生认知水平和小学数学特点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创设有效情境的主要手段,提出了情境创设的具体策略,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冬梅. 浅谈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情境教学[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6期
【2】.殷灵玉.论小学数学情境及其有效创设[J].《青年时代》2018年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