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6期   作者:王战平
[导读] 核心素养下强调和倡导教育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掌握应知应会知识内容的基础上

        王战平
        重庆市合川区云门小学  重庆  合川区   401538
        摘要:核心素养下强调和倡导教育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掌握应知应会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注重强化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互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强化现代教育思维理念和方法模式的应用,助力学生总体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以自主自助学习为载体,强化学生认知创新能力培养
        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背景下,基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自主、互助教学方式的主要目标也是千方百计地将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和激发出来,并且注重将良好的自主学习空间创造和提供给小学生。小学数学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强化对数学知识内容的挖掘与设计,帮助和引导小学生提升对数学知识和数学魅力的认知和理解。备课过程中教师就应当着眼于小学生兴趣点的寻找,立足小学生日常生活的基本实际,组织他们自主性地开展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理解。比如在小学数学“循环小数”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循环小数例子进行教学导入,比如四季的循环变化、交通指示灯的循环变化等,先让小学生形成基于“循环小数的初步印象和认知,之后可以组织对身边的循环小数进行积极寻找,教师还可以将一组数据提供给小学生,让他们说一说谈一谈哪些小数是循环小数,从而强化对小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刺激与引导。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将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空间留给小学生,要尽可能地减少自身对教学活动的完全掌控,通过兴趣点的寻找与设计将小学生基于数学知识学习的自主性调动起来,强化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的发展提升。
二、以问题科学设置为基础,强化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培养
        在数学学习中问题是其中的核心。在问题的引领之下数学往往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的课堂也就更富有意义与价值。这个过程中主要是教师要以教育教学的新内容为依托,强化生动有效问题情景的创设,帮助和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独立思考,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这孩子哄,并且对于彼此之间的经验、体验、阅历和心得等进行比较、分享与优化,组织和动员学生积极尝试对新知识进行探究、对存在问题解决。整个教学过程中之中伴随着学生相互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让学生对所要探究的内容进行明确,对问题解决的方法和路径进行掌握,并且积极运用自身的思维和方法进行思考与表达。比如,在小学数学《搭配中的规律》相关内容教学中,着眼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搭配的规律进行讲解阐释,在完成例题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变式练习充分应用其中,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如果上衣不变、增加一条裤子,那么搭配的方法会有多少种?如果裤子不变,增加一件上衣,那么搭配的方法会有多少种?如果裤子和上衣同时发生了变化,那么搭配的方法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着思考和探究:裤子的条数、上衣的件数以及搭配的方法种数会产生怎样的联系呢?在反馈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归纳与比较。

在对比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得出上衣的件数与裤子的件数两者相乘,得出的就是搭配方法的种数,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对搭配问题的规律进行有效掌握,进而强化数学模型的构建。
三、以合作学习应用为依托,强化学生探究创新能力培养
        较之于传统以往的教学方法模式,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知识探究能力的培养更为关注和重视,认为小学生知识内化过程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环节就是探究,要强化由过去知识传授、知识接受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转变,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参与和探究。在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实践教学意识的提升,要以教学活动的安排为依据,将创新、创造的发展空间留给小学生,鼓励他们主动地、积极地进行动手探究。比如,在小学数学时、分、秒一章节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对这些内容进行接触、且有效具备了一定的“识表”能力、能够准确地将钟表上的时间读出来,教师可以以此为依据组织小学生进行动手探究,可以提出这样的几个问题让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究:钟表上的数总共有多少?大格和小格分别有多少?你是否能够将两者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说出来?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交流探讨、思维碰撞、汇报结果,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强化课堂探究效果和质量的提升,而且对于小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是极为有益的。
四、以交流平台搭建为支撑,强化学生互动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基于知识的学习理解以及技能的掌握往往由对新知识内容的质疑开始的,并且进行充分的讨论和研究,之后再同其他同学共同进行各自想法的交流,从而实现自身知识内容的深化和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在小组质疑进程中,学生可以先将自身的观点和意见说出来,之后再通过小组讨论形成相对统一的意见,再安排一个小组同另外小组进行交流探究,从而得出正确、完整、合理的结论,让学生对运用合作交流进行知识学习的途径进行认知和感悟。比如,在进行圆柱相关内容学习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自身准备好的圆柱模型进行圆柱体各个部分名称的认知,之后组织学生将圆柱体的侧面进行展开,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有的按照圆柱体的高进行剪,有的沿着圆柱体两底之间的斜线进行剪,在圆柱体的侧面展开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家对圆柱体的侧面展开之后获得图形是什么样的?这一图形的长度和宽度同圆柱体之间的联系是什么?这样学生就能够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依据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在充分的思维碰撞中就能够实现圆柱体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求得。这样的过程中能够强化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发展和提升,也带动和引领了学生合作探究思维能力的提高。
结语: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坚持以自主自助学习为载体,强化学生认知创新能力培养;以问题科学设置为基础,强化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培养;以合作学习应用为依托,强化学生探究创新能力培养;以交流平台搭建为支撑,强化学生互动创新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胡彩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8(7).
        [2]黄腊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6).
        [3]胡满泉.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17(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