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中环保意识培养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6期   作者:唐 悦
[导读]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唐  悦
        四川省遂宁中学校   629000
    
        摘  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在人类面临的人口、能源、环境三大问题中环境显得最为突出,而环境保护与化学密切相关,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也是中学化学教师教学的责任担当。
        关键词:化学教学  环保意识  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恶化以及由此带来的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它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要让学生“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的意识”,课程设计要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养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因此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体现高中课程改革理念的需要。
        一、分析现状,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化学科学的发展给人类创造“三个文明”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严重的威胁。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薄弱的工业基础和滞后的科技管理以及淡薄的环保意识,使我国的环境污染尤为严重。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到人类的身心健康,而且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可窥一斑。如此等等的环境问题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环境,势在必行。
        为了给后代留下蓝天碧水、干净的土壤和可永远利用的资源,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们的绿色文明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近几年,国家到全国各地进行环境保护督查的力度,很好体现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通过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分析我国的环境污染给我们带来的严重威胁,使他们学会关心、学会生存,并以此激发出学生对家乡、对民族的高度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发展观,从而把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变得实在而具体。
        二、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对于那些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物质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我们要力争改为微型实验,微型实验具有节约药品和时间、减少污染、安全、便于携带等优点,如教材中Cu和浓硝酸、稀硝酸的反应、HClO的漂泊作用等实验。这样不仅实验效果明显,而且减少了实验过程中给环境带来的污染,给学生以有形的环境意识教育。
    2.讲到环境保护时,可播放录像《海湾战争中原油泄到海洋中》认识水污染;可播放《中国古代石雕被酸雨腐蚀》的录像来认识SO2的污染问题;还可采用先进的教学多媒体,如果计算机模拟某些环境的全过程。这样不仅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优化了教学手段。


        3.考试中要尽量多地编制有关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习题,如白色污染、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雷雨发庄稼等,让学生多思考环保问题,多掌握一些环保知识,以强化环保意识。
        4.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列举国内外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如松花江水污染、日本核污染、莱茵河污染)、食品污染事件(苏丹红事件、阜阳奶粉事件、廋肉精事件、毒大米事件、南京冠生园“黑心”月饼案)等,使学生们在震惊之余更感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5.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状况。通过参观、调查访问,如让学生到火力发电厂参观了解空气污染、让学生取样母亲河饮用水进行检测了解水污染,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化学教学中时常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亲自体会到有害物质就在我们身边,它们在随时侵害着人类的生命,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那么,日后他们成为国家的建设者时,就不会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来开发资源或进行某项工程建设,这样就防止了新的环境问题的产生,从而使我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实施环保法制教育,促使学生成长为环境的保护者和改造者
        1.利用“世界环境日”,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参与治理环境的活动。今年6月5日,已是49个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我们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主题宣传活动中着力宣传:20世纪以来人类环境保护走过的艰辛历程;现在我国制定的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我国环保工作的突出成绩以及最近国内国际的重大污染事件;以及21世纪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艰巨性。
        2.化学教师应该和司法、环保部门的领导以及专家一起结合本地环境现状举办化学讲座。讲座中注重对本地的一些工厂因造成环境污染而处罚的案例分析。通过讲座,使同学们了解《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环保法律方面的讲座,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强化了学生们的环保意识。
        3.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觉地应用环保法律知识。首先要求学生在学校、家庭中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其次,让学生成为义务环保工作者和环保宣传员,通过亿万学生向家庭、社会宣传《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等环境法律知识,加速环保意识社会化,从而形成人人都关心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
        通过实施环保法制教育,使学生懂得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看到了法律的尊严性,达到了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目的。这也为培养21世纪的有用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把着眼点放在素质教育的盲点——环保意识的培养上,是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化学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着力点。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教育是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这就需要我们在化学教学中付出艰苦的劳动,作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段玉峰、杨承印.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理论探索与实践[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翟新明.高中化学实验绿色化的价值与用途[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7 ):38-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