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丝
泸溪县洗溪镇梁家潭完全小学 416115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的改革,使得静态理论体系教育逐步淡出了教育视野舞台。在过去,人们注重教科书上的理论教学,现在为了促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从让我学,转变成了我要学的态度,实践教学法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也逐步被大众所熟知,进入到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来源于实践,将实践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应用起来,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会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下面联系小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课时,进行具体的运用分析。
关键词:实践教学法;小学数学;运用分析
一、实践教学法的含义及其意义
实践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起的教学方法,逐步得到了大家的青睐。实践教学的特点是能够师生结合,能够将老师与学生的思维结合起来,这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主的跟随老师的思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体系不同,理论教学体系以老师为主,老师主导课堂,这样的话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低下,学生对学习兴趣低,学习成绩自然随之而低。
数学这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中属于重要且难的学科,学好这一学科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实践教学则通过实践的方式来解决理论教育体系这较为刻板的方式,改善了教学模式,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老师们的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学生对于新颖的教学方式会更加容易融入与接收,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实践教学不拘泥于课本,融汇了更多的生活韵味,而不仅是单纯的课本思想灌输。照此发展趋势,在不久后的将来,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实践教学法也会更加被大众接受和普及。
二、实践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分析
(一)运用实际物体,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教学法在课堂中,学生起主导作用,老师则起辅导作用,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发挥,自己动手或发表自己对数学学习中的看法,不仅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其自主思考能力,分析数学的思路与方法也同样会得到锻炼与提升。实践教学法,学生将生活中的例子与课本教材中所提到的相结合,理论与实践进行联系,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
举例说明,在数学课本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中有关“位置与方向”这一课时,正方体、长方体、圆锥、球体等众多物体,在讨论其位置与所看到的图形时,若采取单纯的理论体系教学来引导学生们认识物体,那么就学生而言,抽象程度就大大增加了,不仅不助于学生对于抽象物体的学习,还会降低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长方体,正方体等物体,同时拥有实物图方便学生从各个角度观察物体,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的各个面是个什么样子的,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与书本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达到对书本知 识的了解,学会,贯通的目的。在观察实物的同时,易发生思想迁移,想象日常生活中各种物体,比如长方形的课桌、黑板擦,圆柱体的粉笔等使得学生对此类物体的各面位置,形状拥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师生角色互换,实施翻转课堂
当然,学习情况因人而异,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对数学知识的接收能力也时不同的。在每次数学教学课程中,接受教育的学生众多,老师无法顾及所有同学的学习进度,有些同学能力较强,通过自己预习也能够掌握知识,有些同学的学习能力较弱,这就造成了学习成绩的差异。针对学生学习方面的差异性,老师可以起辅导作用,学生为课堂主体,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学习能力强的同学知识得到了巩固,后者知识点得到了掌握,实现学生理解能力的最大化,能够让学生们高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对物体的位置与方向掌握得比较透彻,赋予此类同学老师的角色,指导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让学生们进行同学间的自主讲解,增加对知识点的理解,不仅加大学生彼此间的接触程度,加深同学友谊,还会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例如,在图形周长面积计算公式课时中,许多同学对于此类公式记不熟,运用不到位,实施角色互换,让学生上台讲解习题,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对公示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与思维变通能力,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完成学习任务。
结语:
诚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学生成绩进步,激发对学习的兴趣,运用一个好的教学方法是教育的良好开端。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弱,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作为老师就要想方设法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在此,老师就需要将所教授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实践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育的应用中,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学实践法能够将学生所遇到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的思考,分析,从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玥.实践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与评价,2021(02):30.
[2]钟娜.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实践教学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8,20(11):193.
[3]魏晓霞.实践生活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8(22):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