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班级管理主导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6期   作者:刘磊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观念、思想、习惯等养成的关键时期,

        刘磊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观念、思想、习惯等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给予小学生正确的引导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在传统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侧重于纪律、学习,而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班级管理需要从管理理念、方式、内容等方面予以优化,将德育教育作为主导,培养学生正确三观、优秀德行,以此带动纪律、学习等方面的自主管理,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班主任
        引言:
        对小学教育工作研究中我们会发现,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家长、社会、学校等各方重视,这是因为人思想观念的形成与自身不断增长的生活经验与文化知识相关,人年龄越大,思想越复杂,影响其思想、行为的因素越多,如果能够从小学时期就通过正确引导奠定良好的基础,后期成长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诱惑时就能够正确的解决、判断和选择,而良好基础的建立就需要班主任通过对班级管理的不断优化以及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来实现。
        一、坚持德育相关原则
        目前,教育领域尚没有完善的考察德育效果的相关制度,那么,如何来保证德育工作规范、有效呢?对此,需要通过坚持德育相关原则为德育工作的合理开展保驾护航。首先,因材施教原则,德育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发展规律及年龄特征、性格特点、认知能力等。比如,低年级、高年级学生在文化水平、年龄层次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开展德育时需要设置有针对性的课程与方法,使每个阶段的德育都符合这一阶段学生成长需求与特征。其次,连贯性原则,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们往往没有任何计划、目的的开展德育,导致德育工作短暂、间断,而科学的德育应该是长久的、连贯的,这就需要班主任根据教学工作安排合理设计德育计划,规划德育课程、课时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1]。其三是疏导原则,我们要切记不要在小学生犯错误的时候用一些大道理来否定他们、批评他们,小学生内心脆弱,班主任需要理解、尊重、保护他们的自尊、情感,通过循循善诱的疏导进行心灵的交流,达成共识。
        二、拓展德育渗透的路径
        班级管理中有哪些路径适合渗透德育工作呢?如果班级管理的内容不完善、方向性不明确,那么我们便无法找到正确、有效的路径。因此,首先,班主任对班级管理要有一个更全面、客观的认知。班级管理并非只管理学习、纪律,而是要关注与学生成长相关的一切,比如实践活动、家庭教育等等。

通过对班级管理进行完善,我们探寻到以下路径。其一,学科教学,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除了传授基础知识,也需要挖掘其德育元素,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中文化品格、知识能力的提升,还可以促进德育的开展[2]。班主任就是要将这种理念及方式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引起各学科教师的重视。比如,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等学科中均有大量与德育相关的元素。其二是实践活动,教师在组织一些班级活动时也需要找到恰当的德育切入点,比如团队活动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们责任意识、团队意识以及与同学间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等;比赛活动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看待成功、失败的正确态度等等;大扫除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讲卫生等品质。其三是家庭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对家庭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家庭环境对其思想、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班主任要重视家访工作,与家长建立紧密联系,及时沟通学生情况,积极采纳家长合理意见,并指导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家校形成合力,提升德育效果。此外,还有生活体验、习惯培养等方面也是有效的德育渗透路径。
        三、营造良好德育环境
        环境既包括物品、制度、空间这些静态的因素,也包括人、声音、活动等动态的因素,这些因素叠加、配合,共同影响着环境,也反之受着环境的影响。因此,德育工作也必须有良好的环境作为保障。首先,师生关系的和谐构建,如果师生之间存在隔阂、相互不信任,小学生恐惧教师,不愿意和教师沟通,那么德育工作就很难开展。对此,教师一方面要提升自身魅力,从规范自身言行、管理自身面貌、控制好自身情绪等方面给予小学生舒适、亲切的感受,使自身成为小学生的榜样、朋友,拉近师生关系,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中开展德育。其次,环境的布置,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环境空间,比如班里的墙面、墙角、学校走廊等等,贴一些德育标语、宣传画等等,也可以在学校宣传栏中刊登一些德育文章,学生们随时随地受到德育熏陶,以加强其德育感知。再次,德育活动开展,比如“好人好事”评选活动,“尊老爱幼”活动等等,通过活动来营造热烈、积极的德育氛围,激发学生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体验德育带来的快乐。
        四、结束语
        德育是一项复杂的任务艰巨的工作,尤其当前社会环境多变、矛盾多样,且教育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班主任除了要在德育原则、德育环境、德育路径等方面进行优化,还需要完善德育内容,从心理、情感、安全、法律、网络环境、优秀文化等多方面来构建完整德育体系,制定长期计划,以提升德育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建新. 论小学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J]. 读与写(上,下旬), 2019, 016(029):227-228.
[2]张则宝.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分析[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9, 004(006):15-16.
[3]黄明珠. 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探讨[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19, 000(023):448-4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