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佑彬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杨家湾中学
【摘要】为了促进农村高中学校对学生立德树人的思想道德培养,现在对农村高中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实践途径进行研究,这一研究主要立足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相关理论的指导,进行了具体的实践。本篇文章首先讲述了农村高中学校立德树人的理论指导,然后详细地阐述了具体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农村高中 立德树人?理论指导?实践途径
【正文】?农村高中学校学生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为解决此问题,立德树人思想教育在农村教育发展中占重要地位。通过有关数据统计显示,在改革开放43年中,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中西部发展不平衡、农村教育水平落后、传统思想观念强烈等等问题。因此,培养农村高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迫在眉睫。
一、高中学校教育要重视立德树人教育的理论指导
1.1理论层面
第一,理论层面要符合国家现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要指导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思想,通过百年的历史发展得以实践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理论,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第二,为了满足国家未来的发展,在国家领导人对农村发展做出重要指示时,我们要积极响应号召,以国家领导人的细想为中心,发展农村高中教育,打破不平衡的局面,关心农村高中教育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标准型人才。
1.2根本要求
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是立五项品德和五种素质。五项品德,是宏观上的,体现在个人的思想上、社会行为上、职业专业上和家庭生活上个人修养上体现出来的道德素质。五种素质,是微观上的,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科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思维方式以及身体心理健康。根本要求是农村高中学校从宏观到微观上,再到个人身体,身心的各个方面,去塑造人的全面形象。
二、农村高中学生“立德树人”的实践途径
2.1提高学校教师团队的基本素质
要求提高农村高中学校立德树人的工作效率,首先要从学校教师团队上提高团队的基本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举止行为符合道德标准,身先士足,给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教师是人生中第一位引导者,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都会对农村留守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农村教育工作者要注意自己的日常行为,从而达到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立德树人的目标。
2.2,立德树人过程中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在农村的教育水平普遍落后的情况下,农村教育者应该充分发挥课本中的经典内容,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促进中学生的道德培养;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堂,将教材中的优秀的道德内容传递给学生,并将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讲给学生们,并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2.3家庭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在进行言传身教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与其家庭的关系。同时,学校还要建立有关留守儿童的相关管理档案,做好学校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工作。另外教师还要进行日常的家访工作,做好监护人的思想工作,使其对孩子思想的形成做正确指导;还要让监护人了解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成长阶段的指导作用以及家庭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双方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合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2.4家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
在学生成长阶段,家庭环境也是农村学生成长的重要地方,家庭的文化建设也在无形之中熏陶的孩子的思想。父母作为学生监护人的同时,也应承担着成长路上的指路人。对于一些父母可以陪在孩子身边的家庭,父母要更加珍惜这一有利条件,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对于一些困难的家庭留守儿童的父母,也应该意识到家庭文化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回家后在满足孩子母爱的要求条件下,也要注重孩子的思想道德培养,在有限的陪伴时间里多带孩子去了解社会、了解未来。
2.5教师进行线下的道德教育
立德树人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农村高中教师也应适当的因地制宜进行一些相关的主题活动,使用一些更通俗易懂的方式,在无形之中间接的影响学生道德思想、身体素质;潜移默化当中,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农村高中教师在立德树人的环境下,更应该去让学生多动手、去实践、促使学生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身体综合素质的培养。
【结束语】农村不仅教育水平落后,而且教育发展很难进行,人们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思想上,中小学思想教育很难进行,为了改变此现状,本文从若干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为了促进国家的发展,农村高中教育者身但重任,在教育的改革探索道路上勇担先锋。所以,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给高中教育发展探索出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1]李毅.“立德树人”导向下核心素养课程教学实践研究[J].品位经典,2021(03):153-155.
[2]刘红菊,闫冲,朱德荣,汤南.立德树人视域下药物分析学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1,48(01):22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