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6期   作者:邹小凤
[导读] 当教师运用情境式教学法展开教学时,课堂氛围得到改善,

        邹小凤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长河源小学   四川  资阳    642372


        【摘要】当教师运用情境式教学法展开教学时,课堂氛围得到改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升。本文就情境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具体运用展开论述,主要研究进行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高效策略。
【关键词】情境式教学;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我国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已经走入了每一个教师的每一次课堂,小学数学课程亦是如此。在新课程改革总方针的指导下,教师需要保障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全员参与,使学生由原来灌输式的被动学习转为探究式的主动思考,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不仅收获知识,更要收获数学思维与数学学科素养。近年来,在教师个人教学理念的更新之下,课堂内容得到了极大地丰富,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提升,使得过去沉闷烧脑的数学课堂如今终于变得多彩轻松。笔者认为小学数学课堂出现这样的转变,与情境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得到的广泛推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就情境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具体运用展开论述,主要研究进行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高效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仔细思考过去的数学教学,其实我们在课堂中并不缺乏“问题”,缺乏的只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思考。似乎在原来的课堂中提出问题的是教师,解决问题的也是教师,学生需要做的只是认真听讲,动动笔记录下那一个答案,在课堂中学生几乎没有提问与思考的机会。而如今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要想切实调动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动性,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与阐述时间成为了课堂改革的必然。而对于许多小学生而言,他们质疑能力还有待提高,很多时候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提问,又如何展开思考。此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对学生产生很好的引导作用。
        例如在西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中,学生需要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于是我为学生创建了如下的问题情境:
        1.引入情境:王同学搬了新家,他想要把自己的房间刷成蓝色,已知他的卧室长为6米,宽为4米,高为3米,一桶漆可以刷20平方米,王同学需要购买多少桶油漆呢?
        此时,同学们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房间视为一个包含完整的长方体,进而计算整个长方体表面积作为需要涂刷的面积。
        2.继续启发:王同学告诉妈妈自己需要三桶油漆,但妈妈却告诉他两桶就够了,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不需要那么多油漆呢?
        在教师启发下,同学继续思考。在考虑刷漆问题时,并不能将房间看作是一个完全的长方体,因为地板是不用刷漆的。
        3.引导细节思考:房间中,除了地板不用刷漆,其实还有一些地方也不需要涂料,同学们可以想一想是哪些地方吗?
        此时学生已经从细节之处展开思考,思考后他们回答到房间里的门、窗也不需要刷漆。


        这个问题情境对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教师通过一步步地引导之下,学生实现了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活用,对实际问题也展开了更加深入的思考,课堂中学生成为了真正的主人,在教师提问、学生思考的不断循环中,学生已经对知识点有了很好的把握。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很多学生认为,简单的四则运算就几乎已经能够满足我们日常生活中对数学的需求了。因此在往后的学习更多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对我们的实际生活并不产生实际的指导意义。学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在以往的课堂中,教师在绝大部分时间的教学中都是以考试为最终指向,而忽略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得到充分地运用。例如在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中,学生学习“辨认方向”时,笔者就为学生创造了这样的生活情境:
1.向学生展示学校附近街区的地图,请同学找出标志性建筑
2.营造情境:奶奶第一次到学校接你放学,你需要通过地图为奶奶指路,你能告诉奶奶从家里怎么走到学校最近吗?
3.引导学生对知识展开运用:奶奶对学校感到十分好奇,你能尝试画一画学校的平面图,并向奶奶介绍我们的学校吗?
        教师通过这样的情境塑造,能够帮助学生把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更加深入。在学习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补充一些有关指南针的知识,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体会古人的智慧。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相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颗看到数学问题的心,形成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数学思维。
        三、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游戏对于孩子的吸引力无论在哪个阶段我们都不能忽视。在常规的教学内容中加入一些游戏的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关注度,深化学习效果。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学生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时,笔者在课堂中引入了“打怪升级”的游戏机制。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怪物图形,怪兽分体成6个分身,将全班同学分为六个大组,每个组负责攻击其中一个。然后为学生宣布游戏规则:在接下来的20分钟里,每个组的同学需要轮流答对问题才能对怪兽产生伤害。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能够最快击败怪物的分身,最终的目标是全班合力打败怪物。这样的游戏对小学低年级的同学而言十分有吸引力,也使得涉及到大量练习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积极性十分高涨。
        四、创设实践情境,引导学以致用
        数学学习的本质应该回归到运用上来,引导学生学习完知识后在生活中学以致用。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完毕之后,也应该助力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积极地进行实践活动。例如在三年级下册学生学习完简单的统计活动后,教师让学生对本月的天气情况进行统计、对同学们的喜好进行统计……都是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实践意识的课后活动。
        五、结语
        当教师运用情境式教学法展开教学时,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与探索的热情高涨,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进而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也帮助教师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希望本文所提及的教学策略能对小学数学教师产生启发,进而在课堂中积极实施情境式教学策略,推动学生数学素养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小强.谈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开展[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3):44.
[2]张依玫. “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3]李燕.让数学思维在有效的情境中生发——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探析[J].小学教学研究,2018(33):12-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