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冰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沙溪中心小学 江西 上饶 334000
摘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有效地培养小学低段简易数学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对小学生知识系统的构建以及未来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与规律,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有利于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探究小学阶段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策略分析
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不强,很多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拘泥于固定的思维模式,无法灵活使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针对部分创新性较强的题型往往难以下手。基于此,学生思维的敏捷程度需要进一步提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运用非常高效的培养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保证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使数学课程成为学生获得快乐的学科,同时也获得知识和成长。
一、要深入挖掘知识内在联系强化思维深刻性
数学思维的深刻性是小学生对具体的数学材料进行概括,对具体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抽象,及在推理过程中思考的广度、深度、难度与严谨性水平的集中反映。要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从低年级开始就应加强训练。例如,可以让学生完整地表达思维过程,总结和概括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到了中高年级,就应该培养学生整理和归纳本单元知识要点的能力,形成知识体系,并让学生抓住题目的本质、规律与内在联系进行高度概括。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培养学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例如:客车每小时行7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80千米,两车同时从相距500千米的地方出发,经过2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这道题由于条件不明确,从而存在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两车相对而行、第二种是两车背向而行、第三种是两车同向而行。学生通过揣摩这一题目,能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深刻性,对思维能力的完善具有重要帮助。因此,通过设计条件开放的练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给题目补充合适的条件或舍去多余的条件,并创设一个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共同提高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善于透过问题的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规律,能从多方面、多种联系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
二、要注重数形结合强化思维的深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良好的培养,教师应该对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的时候运用数学思维。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抽象的概念进行良好的联想,并使学生能够进行良好的思考,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应该结合实际图形进行。
如:有一条道路长度为20米,现在需要在这条路上栽种树木,树木与树木之间相隔5米,道路的两边也要栽上树木,这条路上一共可以栽种几棵树?提出了问题之后,教师不要急于分析,而是让学生思考和计算,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有些学生会用画线段的办法,有些学生会模拟种树,部分学生则会单纯计算。最后展示探究结果时会发现,相对于数学计算而言,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更为简单。再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长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中,有些教师会让学生对公式进行死记硬背,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严重的阻碍性,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将长方形进行展示,并在黑板上画下长方形,并将长方形的周长等于四个边之和进行实际演示,在演示之前让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三、要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实践
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创设教学情境,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注意力都得到提高,并在这个过程中对自身的思维能力进行提高。比如,教师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是教师只是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叙述和讲解,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几个边、几个面、具有怎样的特性等,这样就会使学生根本不明白这是什么,而且在头脑中也不会将全新的事物构建出来,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该开展实践课,为学生准备充足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让学生进行随意的拼接,这样就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四、要注重联系生活实现教学目标
人们在学习比较难的知识时,其最大的动力是能够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通过将数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方法。这样学生在情境中可以意识到如果解决这个问题会给其生活带来益处,所以要努力学生,最终养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好习惯。相反,在数学课堂上,联系生活情景,能够让孩子们利用生活常识和生活经验更好地去理解数学解题方法。例如,关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三个磁扣将挂图固定在黑板上,为了配合教学活动,可以增加挂图的重量,这样可以使得三个磁扣平行放置无法稳定住挂图。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只有三个磁扣组成三角形时才能够稳定挂图。教学内容讲授结束后,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比如,用三个钉子来固定一个镜框,钉子的位置怎么安排最合理。
五、结语
总之,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需要教师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手段,充分实施以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才能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思考,也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李文凤.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赤子》2019年1期
【2】.尹学侠.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J].《林区教学》2018年12期
【3】.马尚俊.刍议小学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码设计(下)》2019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