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军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杨家湾中学
【摘要】如今,全社会都在强调要进行素质教育。教育者应该更加注意学生智力、道德等全面素质的发展。教师需要利用一切机会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初中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比较叛逆,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因此,对于初中生的德育教育相当关键。初中语文不仅要教会学生对于语言的基础使用,更关键的是要利用日常的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初中语文课本的文章中包含了许多赞美美好事物和人的文章。这些文章中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点都非常值得学生去学习。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加入立德树人的目标有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将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道德教育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教学;道德教育;农村完中
【正文】完全中学简称完中,是指将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学制。完中与以往的中学教育不同的是,完中的教育是完整的,完中的初中学习和高中学习具有连续性,学生在完中接受的教育有始有终。在学生结束了基础性的小学学习后,直接进入完中学习,使得学生的中学阶段学习比较连贯,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升学压力。完中的六年学习涵盖了学生的整个青春期,学生能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度过自己的叛逆期。同时,中学时期的学习内容比小学的学习内容要难,而且初中知识和高中知识衔接紧密,完中的存在使能学生更好地接受完整的理论教育。而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完中的设立更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高科技的当代社会,文化开始快餐化,大众的观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初中生本身文明程度不够,加上环境影响,他们的道德观念可能存在比较多问题。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就至关重要。下文主要从初中语文道德教育的意义和实现途径上出发。
一、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加入道德教育的意义
之前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只是介绍课文背景后教授课文主要内容,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目标简单,学生能学习到的也只是课本上的一些皮毛而已,真正深层次的内容却被忽略了。在初中的学习中,很多人认为道德教育应该由政治老师或者班主任老师去做,而其他科目的老师只要教好各自负责的科目就可以了。这样的想法显然是不正确的,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应该贯穿学生初中学习的始终,而不是专门开设课程进行教学,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的教学都可以加入道德教育的内容。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它能培养人的健康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学生能够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在注重道德教育的前提下,语文教师同样可以运用语文教学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入德育教育是很有必要而且可行的教育构思,将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相关联,以课中的经典文学做范例,有利于学生爱国精神、集体主义、合作意识等美好品质的形成。
二、初中语文道德教育如何实现的策略
2.1课堂教学中的道德教育
教师在课前需要准备好全面的文学背景资料,对课文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为学生介绍作者的个人背景等人生经历。在课堂中,为学生分析课文背后的情感,使学生能体会到作者的价值观念。
例如,在初中语文七年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介绍普希金的个人背景,比如普希金作为“俄国文学之父”,出身俄国贵族家庭,从小接受欧洲贵州教育,对自由思想和英雄主义十分推崇,他的文学作品具有浪漫、理想主义的特点等。之后再导入这篇诗歌,选一位学生进行朗读,使学生可以体会到这篇诗歌中诗人表达出来的对于生活强烈的热爱和至死不渝的理想情怀,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学生能和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2.2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实现德育教育
如今网络发达,即使是农村的学生也可以接触到很多东西,初中生正处于情感主观色彩浓厚的阶段,容易沉醉于快餐文化当中,那么他们就很难自觉地对自己看到的东西进行甄别,因此教师必须学会引导学生去发掘那些深层次的美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而这些深层次的东西往往存在于经历了时间磨砺留存下来的文艺作品中。
例如,初中语文中《最后一课》这一著名文章。对于初中同学来说,他们并不了解普法战争,更没有体验过国破家亡,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对课文背景进行详细的解读。教师可以通过先播放一段关于普法战争的视频资料或者为学生读一段战争文学,让学生体会到战争带给人民的痛楚,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之后,在开始对课文内容的详细讲解,都德通过对一个乡下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刻画向世人展示战争的残酷,在被侵略时,一个民族甚至于要放弃自己的母语,这是多么让人痛心的事情。都德避免了从宏观的角度描述战争,他以一个微不足道的角度切入主题能使学生更直接地感受到其中的感情,更能激发人的共情。
【结束语】总而言之,本文对农村完中初中语文德育提出了几点思考,希望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用语文教学向学生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利用语文科目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1]杨博.基于立德树人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思考[J].学周刊,2021(15):151-152.
[2]张林云.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新课程,2020(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