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
湖北省黄冈市 启黄中学 438000
摘要:初中是学生成长学习的关键时期,在德育方面开展正确的教学和引导,能够提升人才素质水平,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文章通过对政教工作下德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切实提高新时代人才德育水平。
关键词:政教工作;初中思政;思政教育;德育教学
引言
德育教育是学校培养对社会有益人才的工作重点,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培养有公德,有素质,有理想的社会公民。德育教育的发展过程是变化的,教师要能观察社会道德要求对教育教学模式作出相应的改变与提升,帮助学生跟上社会发展脚步,顺应社会道德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之中,要能看到社会是发展的,学生是发展的,那么对于学生的道德要求也是要发展的,一成不变的固守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不仅不能使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得到提高,反而会对学生思想的发展产生阻碍。
1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是学习基础培养的关键时期,也是多种概念、观念、思想逐渐走向全面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容易接受正确思想的浇灌,但也容易受一些不良因素影响,例如拜金主义、自负主义等,他们对明辨是非的能力没有一个正确的把控,因此对于初中班级管理中教师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应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给予高度的重视,德育教育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学生学习与今后发展的基础性教育。对于初中时期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还未成年,他们的思想正处于在正确和错误之间徘徊的时期,初中德育教育正是将学生的思想往正确的方向上引领的过程,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对于课堂德育教育而言更是强化了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性的体现,总结了各类学科的德育教育所发挥的作用,以正确的品德教育学生为教学的目标。德育教育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在一天之内便可以达到的,而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慢慢累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长久的过程,当学生拥有了更高品质的思想教育,才可以更好地面对今后的学习生活。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始终是为了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社会价值,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所以说在初中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使同学掌握更多的全方面的知识,可以使学生提前掌握社会生存的技能与关键要素,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而在班级管理中,重视德育教育的融入更是提高了人才的核心素养,贯彻落实了国家所提倡的人才强国战略。
2政教工作下德育教学面临的问题
2.1教师无法全面、精确地将思政教育贯彻到各学科课程中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政治思想贯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初中之中的教师,水平能力有限,对各类学科课程的政治思想价值无法明确指出,不能够充分将知识和思想有机结合。此外,教师在传授学科知识的过程中,课堂内容枯燥单一,无法生动活泼的将学科思想贯彻到课堂当中,只是将课程思政强加到课程之中,无法自然的结合,从而使得学科思政显的僵硬、呆板。
2.2家庭教育缺失
中学德育工作的开展,仅凭学校与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还需要加强家校合作,才能取得显著的收获。然而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为家校合作带来了很多困难,也是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很多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物质生活,缺乏精神、情感、道德上的培养。再加上不愿主动参与学习深造,无法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导致家庭教育大打折扣。第二,由于家长盲目生活与工作,很少与孩子进行密切的交流互动。因此就无法了解孩子的想法与需求,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力度自然低下[1]。
3政教工作下德育教学策略
3.1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能力,唤醒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大任务,教师的全面改革对其有重大影响。教师在传授学科知识过程中,要求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深入探究学科知识,另外要求教师能够自如地将思政融入其中。这也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提高其教学水平;积极主动地对德育的传播和引导。在此之外,教师决定思政教改的成果有重大的作用,所以,教师既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来制定不同的课程内容,还要将课程内容转化,形成较为开放、创新的课堂教学。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价值观的认同,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2]。
3.2密切关注学生的需求
在中学德育工作中,还必须做到以人为本与因材施教,遵循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才能取得实质上的成效。第一步,作为德育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各种想法与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并且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只有尊重学生,关怀学生,侧面引导学生,才能引导学生及时吐露自己的心声,将学生带到正轨中,激发学生热情,主动配合教师,积极完成学习任务。第二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要不断鼓励学生、激励学生、评价学生。可以通过分层教学,来布置教学任务与目标,并为学生留有思考、交流、表现的机会,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呵护与尊重[3]。
3.3运用现代化技术,构建初中德育大环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期教育学视域下的初中德育教育应更具时代性、科技性以及时效性,这就需要初中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能够灵活地运用现代化、前沿化的教学手段。德育教育内容本身就具有明显的枯燥性,再加之传统教育模式主要以“理论说教”为主,所以学生学习兴趣难以被充分激发,实际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在教育学视域下的初中德育教育中,教师应积极进行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融合工作,普及多媒体设备、互联网教学平台、移动通信软件等技术的应用,从视觉和听觉的层面为学生构建更具情趣性、生动性的教育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功能和学习兴趣。
3.4加强学校与家庭合作
中学德育工作的合力运行,还需要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才能带领学生健全成长。因此就需要加强家校合作,来为学生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第一步,定期借助班会、开学典礼、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实现教师与家长的密切沟通。不仅要为家长渗透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还要传授相应的教育技巧与方法,来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然后渗透德育教育。第二步,学校还要善于利用各种社交群、公众号、直播平台、校园网等途径,与家长进行密切互动。可以相互反馈学生的表现,也可以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内容与方法,在相互配合下,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动态。第三步,定期展开家访,来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家访中,可以谈论学生的行为与习惯,态度与能力,反映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指导家长主动配合与参与,带领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品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第四步,转变学生思想认知,让学生成为家校合作的媒介与桥梁。教师可以利用班会、晨会、家长会等途径,与学生进行密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能够作为家校合作的媒介。
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是系统性工程,针对学生思想品德意识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主观随意。尤其是在新媒体教育环境下,应当注重各教育主体与资源的整合利用,挖掘政教工作的意义,实现教学内容、方法的创新,提高思政教育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于金伟.试论高职思政教育创新文化载体的开发原则和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89.
[2]谢振林.立德树人,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J].农家参谋,2020,(22):243-244.
[3]刘佳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成都:西南科技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