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立
贵州省平塘县掌布民族小学 558303
摘要:自教育改革推行以来,我国小学素质教育逐渐转变传统育人理念,不断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养作为最终的育人目标。作为小学艺术教育中的典型学科,音乐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同时也能够拓展学生的艺术审美视野,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合唱教学作为其教学工作的重点,需要教师重视对学生合唱能力的把控,并以此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合唱作为一种多人合作参与的音乐表演形式,虽然从不同声调,不同层次发声,但是却得到了一种音感上的和谐,其和谐统一对感情的抒发,极大地激发起听者情感及心灵上的共鸣。在社会层面上来讲,也被作为一种交流合作,促进和谐的重要方式之一。现在,人们注重于精神的教育培养,并且注重于小学音乐的教学,因而,小学艺术素质培养在小学教育阶段中变得尤其重要。并且,在小学教学中进行音乐合唱式教学对于音乐素质的培养有着其独有的好处,从而使得教育部门对小学的合唱式音乐教学有了极大的重视。合唱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在小学阶段切实培养学生合唱的和声意识。
2 合唱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2.1 提升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
在合唱过程中,对于演唱者的音乐素质要求较高,例如,要求学生能够良好地控制气息、具有较高音准水平、合理配合不同声部的发声等,如果学生想要掌握这些能力,则需要进行大量而且长期的训练。在控制气息的训练当中,不但能够提升学生控制气息的能力,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肺活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唱歌的气息。在合唱过程中,通过提升学生对气息和音节的把控能力,能够推动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通过针对学生开展的咬文吐字训练,能够提升学生的音准水平,使学生变得口齿伶俐,进而提升语言表达水平。通过对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能够让学生在合唱中加强对不同声部的协调配合能力。通过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学习和训练,能够多方面提升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从而有助于小学生的综合成长和发展,为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合唱是通过集体的方式展开的,并不仅仅是将单个人的声音结合在一起,而是从团队的角度出发,集体歌唱。音乐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其形成团队合作精神。在合唱的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相互倾听,掌握唱歌的力度,认识到在什么位置进入合唱与退出合唱,感受发声的位置情况。学习合唱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而言,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一定会涉及合作,只有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够获得成功。
3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3.1 提升学生对学习合唱的兴趣以及主动性
想要提高学生对合唱学习的主动性,首先应该培养他们对合唱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想合唱教学能够顺利展开,就要对学生的合唱兴趣进行培养。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提高学生对合唱的学习兴趣:首先,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采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在学生进行学习时,适当鼓励并予以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对合唱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程以及合唱的喜爱程度,并对教师教学的内容进行主动学习,这样也有助于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其次,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对合唱的鉴赏水平。与独唱歌曲相比较,合唱歌曲的旋律更加复杂,所以学生想要掌握合唱曲目的演唱技巧,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应当在进行合唱教学前,先对学生的歌曲鉴赏水平进行培养。教师可以播放同一首歌的独唱以及合唱版本,让学生充分地领略合唱歌曲的优美旋律。例如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一首曲目,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这首曲目的单唱版本,之后再播放合唱版本,通过对不同版本的对比,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合唱的音域以及感染力的优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3.2 明确音乐教学的目标,课堂教学要进行转变
音乐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是音乐知识和音乐内涵的主要传授者。音乐教师对于合唱意识融入小学班级合唱教学意义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合唱意识在音乐课堂当中可以发挥的作用。要想在小学音乐课堂当中有效地发挥合唱意识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明确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让教师切实认知到合唱意识在音乐课堂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其次,小学音乐教师要及时地认知到自身的重要作用,要敢于去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切实地认知到合唱意识教学的重要性。
3.3 根据学生年龄调整教学难度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制定合适难度的合唱教学,这样学生的合唱水平才能有一定的提升。小学低年级要着重扩展学生的音域,中高年级主要采用训练头声的发声方法,使其声音圆润、清晰、甜美,有利于音乐的表现和增加学生歌唱的兴趣。教师要教会学生清晰地咬字、吐字。歌唱是音乐与语言结合的艺术,准确清晰地表达词意,依靠正确地咬字吐字,要把自然圆润的发声与歌词的正确读音融合起来。通过朗诵、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对比等方法加以引导,使学生做到“咬清字头声母,引长字腹,收住字尾”,逐步达到字正腔圆、情真意切。提倡学生在一般情况下用中等或偏轻的音量说话与唱歌,但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还是应该指导学生用较强的音量来演唱,让学生的发声器官得到合理的锻炼。
3.4 融入现代教学设施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等设备资源也逐渐走入校园教学,现代教学设备的融入对提升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质量很有必要。要知道,传统的音乐教育主要以“理论 + 实践”的方式推进,教师在课堂上仍然占据主导性地位,没能突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融入多媒体教学资源后,教师能够将抽象的音乐知识搬到荧幕上,使得音乐知识以与声、光、电等多种元素共存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教学模式能够直击学生的眼球和心灵,对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大有裨益。例如,教师在合唱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在网络上走红的“厦门六中合唱团”的表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提升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4 结束语
要想让小学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就需要提升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保证教师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基础来开展相关教学工作,还需要借助更加有效的方式解决教学问题。针对现有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从合唱训练角度出发,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借此加强学生的合唱技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借此实现音乐教育的实际目的,使音乐教育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晶.浅析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J].北方音乐,2019,39(22):148+157.
[2] 叶子宁.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200.
[3] 刘辉.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研究[J].学周刊,2019(34):139.
[4] 夏雪.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上),2019(11):177.
[5] 王冬梅.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综合版),2019(1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