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伟俊
湛江机电学校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质量,党和国家为此也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但在教学实践中,所收获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本文主要从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方向进行探索,查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根源,并提出几点思考,希望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课程思政;实施浅谈;
一、课程思政的本质和理念
古人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1.1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其本质是教育的一种形式,是育人育德的体现,将育人育才进行有机的统一,这一教育方式是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也是我们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命线,学校要始终坚持以德树人、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过程中,给予积极的、良好的引导,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1.2课程思政的理念是协同育人
课程思政既要是一种理念,更应该是实践。我们党在事业发展中一直强调理念先行,知行合一,所以党的事业能发展到今天的辉煌。而在育才方面,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对思政课建设都作出过重要部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在红军大学、苏维埃大学、抗日军政大学等高校开设“党的建设”、“中国革命运动史”、“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等课程,在列宁小学开设“社会工作”课程,在解放区的小学、陕甘宁边区的中学开设“政治常识”课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就把“中国革命常识”、“共同纲领”列入中学教学计划,在高校开设“中国革命史”、“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课程,强调中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任务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青年,培养坚强的革命接班人。
二、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无论是哪个层次的教育,最终都是以应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即以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科研型、应用型和操作型人才为总体培养目的。目前,社会上各个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基本上分为三个层次:
(1)少量的具有高层次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的计算机研发人员。
(2)适量的具有较高层次知识水平和应用程序开发能力的一般的计算机应用开发人员。
(3)大量的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的计算机操作人员。
这三个层次也分别对应着目前我们教育的各个层次,即计算机研发人员培养对应着研究生教育、计算机应用开发人员的培养对应着本科生教育,而强调实际动手能力的计算机操作人员则对应着职业教育。
三、计算机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方式的日新月异,有很多不良网站上的负面信息渗透在学生生活和学习中,使学生养成了上课拖拉、玩手机、不做作业等,对生活及学习失去信心,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缺乏主动思考、勇于创新的勇气,给学生的思想和道德素质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学生融入是思政教育的关键,我们利用网络技术的发展优势,将思想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确立好自己的人生目标。
思政教育融入到我校专业课程中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思政教育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缘事析理、明辩事非的能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
四、中等职业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思政教育融入的可行性
4.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思政教育是可行的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包含内容有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计算机病毒与安全防护、操作系统及其中的文件管理、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计算机网路与Internet基础、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课程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对计算机的正确使用,更注重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今后工作的领域,与本职工作相结合,为提高本专业使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我们知道中国的计算机科研、生产、和应用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的,1956年,筹建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所,以逻辑电路器件作为标志,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代的发展,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国家的栋梁之才,从现在起就要学好本领,打好基础,为将来成为有用之才积淀基础,教育学生在中专阶段好好学习,从每一门课取得好成绩开始我们的学习生涯。
4.2计算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元素的引入
通过开展教学研究,将“课程思政”的学习研究成果转化为成熟的教学资源。组建的“计算机类学科导论”教学团队都应该具备良好的科研背景和精力,都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具备深刻理解挖掘隐藏在学科导论八大知识单元中的思政元素,揭示和提炼渗透在知识链中的逻辑规律。通过开展教学研究,教学团队努力将“课程思政”的学习研究成果注入教案编写中,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实践任务,保证教学的新颖性和正确思想政治导向的作用。
4.3充分发挥教师团队的主管能动性
充分挖掘思政内涵。要实施“课程思政”,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注重学习思政教育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自身在课堂上开展思政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使学生深切领会到课程内容背后的德育内涵。这要求教师在教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要深度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等传授给学生。从学校层面,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鼓励、支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断改进“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从而使思政教育在专业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完成。
五、思政教育融入中等职业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方式
5.1充分巧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手段
利用社交软件建立一个教学公告群或通过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做强指尖上的“课程微思政”,在群里分享一些最新的科技信息,比如手机微信开启时显示的地球图片从以前的美国卫星成像图换成了我国风云四号的成像图。由此学生可以切身感受到科技强国的理想,将教学工作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
5.2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展现计算机的魅力
将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比如比尔盖茨指出的:“时代进步的路标、知识更新的计时表、人类发展的催化剂、文明发展的探索器”使学生们感受到计算机应用的广泛和魅力,激励学生们学好计算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中等职业教育不断的发展,在教育的投入上不仅需要加强信息化技术方面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教学工作,也要积极融入思政教育,从实践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两个方面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祖国的未来建设培养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1]岳玮.立德树人背景下课程思政在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新探索[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9):444.
[2]栾岚.浅析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中如何有效融合思政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8-29.
[3]王美娜.“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中等职业思政课路径初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