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利
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 510140
【摘 要】 《英语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中特别指出:注重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而中学阶段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也不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的自我认同感。这种形成性评价中激励作用的缺失导致学生的自信心受挫,直接影响初一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及学习适应性。本文从初一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存在的问题出发,从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学习参与度及合作意愿三方面着手,探讨如何有效运用形成性评价,促进初一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初一学生 英语教学 适应性 自我认同 参与度 合作意愿
一、英语教学中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 存在的问题
(1) 评价方式单一,以书面测试为主,初中尤其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学生很难形成自我认同。汤以奋在《初一新生英语学习心理问题探讨》中对初一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了调查,其中对刚进入初中的英语学习的心理描写用得最多的词汇是“怕”、“难”、“愁”、“担心”等负面的心理词汇。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具有实现的倾向。即人在本性上是渴望积极向上的。初一英语后进生大部分是刚开始没有适应这门课程造成暂时的学习困难。学生往往就自暴自弃。因为对于刚刚升入初一的学生,正处于自我概念的下降期。他们对于自我的评价和认识有赖于外部评价,尤其是来自于老师的评价。
(2) 教材的评价目标一统化与学生的个别差异造成不适应。据笔者了解,广州地区的小学毕业生为了升入重点名校,都不同程度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学习,其中笔者通过对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实验学校一个年级的调查发现,有58%的学生在小学毕业前参加过课外英语辅导班的学习。有的甚至是从幼儿园开始就进入一些外语培训机构接受浸入式的英语培训,所以很多小学毕业生都不同程度地提前学习或接触了中学的英语知识。由于教材具有普适性和大班级授课制的因素,很多小学生升入初一,还要重复学习。这种“炒剩饭”、“夹生饭”等现象比较严重,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新鲜感。相反,对于没有参加课外辅导而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由于中小学教材内容体系的衔接本身的问题,可能就会觉得比较吃力,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
2.相关研究
(1)核心概念的界定
国内研究中关于学习适应性的定义大多援引周步成等主修的《<学习适应性测验>手册》上的表述,认为它是“个体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亦即学习适应能力。它侧重于结果,把学习效果的好坏作为学习适应性的衡量标准。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初一学生都面临一个学习适应期的问题,即学习适应性包括几个方面:自我认同感、学习参与度与合作意愿等。它们都直接或间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它们对学习效果起着非常大的影响。
(2)相关理论
《英语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中特别指出:注重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美国评价专家查理.J.斯蒂金斯在《促进学习的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中提到:“你的课堂评价方式在本质上无优劣之分。只要使用恰当,每种方法在特定情况下都可以提供关于学生学习状况的准确信息。
美国著名教育家卡尔.罗杰斯在《给学习自由》一书中指出:“在学习开始,学习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靠这些关系之中的态度”因此,在师生关系互动中,评价体系起到一个杠杆调节的作用,对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可以起到推动或阻碍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评价是维系这种关系的有效手段。可见,有效运用形成性评价可以从学生学习英语的自我认同感、学习参与度及合作意愿等方面有效促进初一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
二、形成性评价促进初一学生英语学习适应性的教学实践
1. 通过形成性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哈佛大学一位教师指出:在人的成功要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80%则受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情感因素。而学生与老师的情感发展主要来源于老师对学生的积极正面的评价。施光飞在《高中英语教师的心理场效应调查》中指出,在乎老师是乎关注自己的学生超过60%,认为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影响“很大”的比率都达60%以上。而对于刚刚进入初一的小学毕业生,在心理上比高中生更依赖老师的积极评价和肯定。
(1)课堂导入时的评价
课堂导入时的评价主要是利用课前2分钟做一个承前启后的总结评价,所以用核查表就够了。比如对上节课小组活动的评分结果公布,对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适时口头表扬、积分、加星等。
(2)课堂活动评价
如口语评价表,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开口,在仪态大方的基础上,培养基本语感。
(3)课尾总结评价:主要为课堂观察总结,也适合用核查表。对于进步突出的及时表扬加分,个人或小组成员可获表扬信等奖励。
2.通过形成性评价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
一般来说,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一提高,就会在强大的自信心驱动下,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评价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参与度。
(1)制定分层评价目标,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参与度
因材施教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因此,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评价目标,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各项英语学习活动。初中英语教材(广州版)初一上学期教材的每个单元的READING A 和READING B都是精读材料,所以基本上都要求学生能复述。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需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做不同的要求。
(2)设置开放性作业的评价标准,增强学生英语学习参与度
对于刚进初一的小学毕业生,由于科目的增加,从小学的三科(语文、数学、英语)一下增加到七科(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突如其来的各科作业让初一学生倍感压力。有的学生就出现了马虎应对、抄袭甚至是逃避作业。因此,开放性作业的设置显得尤其重要。对于作业的评价则是影响作业完成质量的风向标。那么,如何评价开放性作业呢?其实,单词的抄写、短语的造句、美文摘录等都可以通过制作手抄报的形式来进行展示评比,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初一教材每一单元里的PROJECT 部分,实际上就是一个具体的TASK(任务),比如课外布置写通知、调查表、海报、或手抄报、名片制作等。那么在这一部分的评价中,通过以下的等级量表做指引,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完成任务的乐趣而更加愿意参与到活动中并乐于完成任务。
3.通过形成性评价,增强学生合作意愿
在初一英语教学活动中,有很多主题活动是通过角色扮演(role play )来完成的。如果在角色扮演从分工、预演及合作效果方面都给以一定的评价标准作为活动的指引,无疑对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乐于合作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教师要经常通过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和尊重的情感信息。总之,评价需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我们的评价需要从‘对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of learning)向‘为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而转变。当然,作为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如何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文献
Stiggins.R.J.《促进学习的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M] 董奇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黄甫全 王本陆 《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9
蔡淑兰 《评价手段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 科技信息 2011第29期
程晓堂、刘兆义 《初中英语》[J]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崔允漷、王少菲、原雪梅 《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