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新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文史教研部 辽宁省 沈阳市 110000
[摘要]如何避免“哑巴英语”一直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难点。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自然语言翻译、理解、图像识别等多个领域获得突破,不仅在各行各业均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也为高校英语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如何将AI技术引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将人工智能的精准测试、矫正发音、智能评测、数据追踪、效率提升等优势融入语言学习的核心要素听、说、读、写等方面,与大学英语“教”和“学”的环节进行高效融合,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针对人工智能对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影响,分析人工智能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变革,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为大学生群体营造“母语式”交流氛围,以求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及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 大学英语 教学 应用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和语言学与心理学等多个不同的领域,并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群智开放和自主操控等新的特征。自1956年达特茅茨会议第一次提出这一概念后,AI经历了人工智能起步期、专家系统推广期和深度学习期等阶段,并逐渐在多个领域获得突破性进展,如Google的无人驾驶技术,就是借助于Google高精度地图和AI技术实现的无人驾驶。早在1998 年,2019 年图灵奖获得者、深度学习创造者之一—Lecun就成功的运用卷积神经网络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对手写字母进行了辨别,研究中同时诞生了被称为CNN鼻祖的 LeNet。之后,CNN和深度学习 DL(Deep Learning)的理论不断被构建、验证和完善,在各个应用领域崭露头角。2012年,另一位图灵奖获得者Hiton的学生Alex 设计的AlexNet,激发了全世界范围的深度学习研究热潮。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以CNN、DL等为基础的新一轮AI技术热潮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领域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使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具体应用成为可能。尤其是语言翻译机器人、语言学习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出现,使国内外教育相关部门都对如何将AI技术引入教育工作越来越关注。2019 年,教育部就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行业的结合、应用、推广等提出了要求,近年来,大量的智能软件涌入教育领域,使智能技术和教学的融合程度更加深入。本文拟在AI背景下,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1人工智能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人工智能技术也不例外,即使和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相比,AI技术有着较大的优势,但同样也具备一定的局限性。在此,笔者将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人工智能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1.1 积极影响
将AI技术运用于大学英语教育领域,有利于丰富大学英语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提高了大学生英语习得的效率,并能形成大学生英语习得分析数据库。互联网、在线教育平台上,都有着非常丰富的英语视频、图片、课程资源,各具特色,可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选择。所以,AI技术可在为教师提供教学素材的同时,还能根据大学生个性化的要求提供丰富的课外资料。网络资源的可下载和可回放,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可让学生们反复播放学习。尤其对于教育资源缺乏的地区,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传统的大学英语授课以线下课堂为主,AI技术则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使教学模式进一步丰富化。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衍生出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教学策略,明显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的习得和大学生的情感因素、学习动机有关。AI技术改变了传统课堂上师生间面对面交流的方式,缓解学生焦虑、害怕的情绪,可在情感因素上提高习得率。动机是英语习得中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和使用另一种语言的兴趣关系较大。AI技术丰富的资源和教学手段都可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AI技术以大数据为依托,通过跟踪、记录大学生相关学习信息数据来形成专门的英语习得数据库。凭借大数据技术,可挖掘大学生英语学习背后的规律特征,构建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画像,为教师形成可视化的学生个体和班级整体的学情分析报告。这样一来,教师可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个体差异,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方式和策略,更好的适应学生需要。
1.2消极影响
AI技术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师、学生及师生关系方面。在教师方面,由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本身即存在一定缺陷,AI的出现,为丰富教学资源、活跃教学气氛上都起到重要作用。但不少教师信息素养较差,并不能熟练掌握AI技术使用。而且,在AI平台的帮助下,英语教学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甚至不需要教师的指引,这就可能会给教师带来失业的压力,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质量。在学生方面,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其学习英语的期望价值在于经济上,认为学好英语对今后找工作非常重要,还有利于增加经济收入。但随着AI技术在语言领域的应用,即使不懂英语,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翻译机来实现和对方的交流,这就会大大影响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期望值,不利于学习兴趣。在师生关系方面,如前文所述,AI技术的应用,将会弱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学生可以通过AI技术来收集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像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等,也可以以自学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这可能会不利于师生间互动和交流,使双方关系产生隔阂。
2人工智能时代大学英语“教授”变革
2.1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撑
国内人工智能早已在虹膜、步态、身份识别上获得成功并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百度在对图像、语音识别,语言处理、用户画像上也获得较大成功,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产品占据了巨大的市场份额。中外文互译功能能同时识别标准普通话和方言,以及地道外语和外文俚语,并实现相互之间的翻译。在大学教育中,AI技术可通过大数据筛选功能,检测学习者英语水平,在信息比对下推荐最适合的学习资源。通过人机交流,学习者可自主选择最适合的阅读、听力、口语、语法、学作等方面的训练和评测,并获得相应的分步训练计划,比人为教授更具优势。
2.2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
智慧校园、智慧课堂、智慧学习等,都让我国教育越来越智能化、个性化和精准化。《教学指南》中,也对大学教师提出了应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课程体系及信息化教学发展的要求。教师需转变“课本+黑板(或PPT)”模式,充分接纳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人工智能技术是引领智慧教育时代的核心力量,使其逐步改善传统教育的机械性和重复性。但人工智能又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AI技术,主动弥补AI在创造性、能动性和人文性方面的缺陷。所以,人工智能和智慧教育两者需相辅相成,才能最大化实现在教育中的价值。
2.3资源共享与校本特色
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课程要求》中规定的通行教学内容外,各高校需立足于自身的办学定位、层次,校内生源的素质,对不同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等基本情况,来建设动态开放的大学英语课程资源库,以体现本校发展特色和专业特点,在NAS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SAN (Storage Area Network)等网络存储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云端共享。由于各个学校实际情况不同,不能盲目引进统一数据资源,以免导致所购资源和学生英语实际水平间不相符合。所以,即使大数据技术在对大学英语资源质量、水准、认可度方面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仍可能和各学校实际情况存在差异,而依托AI技术建立的具有校本特色的资源库往往更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AI可在汇总校本资源数据的基础上,和《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等级标准对比,更加精准的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使学生们可获得从校本资源走向通用数据资源的特色发展路径。
2.4智能检测和人工评价
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评价分为“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种,其中,以考试或作业为主要形式的终结性评价使用频率最高,形成性评价只是偶尔被使用,甚至有少数教师几乎没有使用形成性评价。随着AI技术的发展,终结性评价模式基本能被AI评价替代。大学英语测试中客观题已完全使用AI进行批改,其高效、准确、客观性远远强于人工操作。一些AI软件也可用于对翻译、作文等主观题的评阅,虽然在主题分析、思想认知、语境理解上不如人工批阅,但AI的辅助评价已能判断出不少客观语言问题。在AI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运用智能手机、电脑等数字设备随时检测自己的英语水平,提高了对英语学习评价的时效性。不过,AI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工评价。在AI辅助下,对客观题可进行较为精准的评价,但在主观题方面教师必须介入,以免评价结果出现不公正、全面的情况。而且,教师更鲜活的语言激励和智慧引导,更会增加评价的人文性和趣味性,这些也是目前AI评价所达不到的。所以,AI和教师人工评价各有优势,需要建立起优势互补的评价体系,来提升教学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2.5文化自信和文化互通
语言的文化属性同时具备工具性和人文性。增强文化整体实力是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十九大报告中就提出“坚定文化自信“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承担着对西方文化取长补短及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其中的人文内涵,对跨文化交际、扩大我国民族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非常重要。学生们在学习英语时,应在中国文化灵魂的基础上,同时吸纳西方文化、发展中国文化,在文化对比中建立稳定的文化自信。若仅仅依赖于AI教育,会让学生们逐渐丧失对文化身份的识别能力。而在大数据的筛选下,再借助AI技术,则会在教师教学课时不足的情况下,补充介绍文化主题,来弥补教学上的缺陷。同时,AI技术借助成像、模拟、体验、分步展示的手段,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语言,构建理性文化价值观,实现文化间的平等互通。
3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1人工智能语料库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听力历来是教学中的重点和基础。我国英语教材在听力方面一直有着辨析不清、内容单一等问题,再加上教学本身存在的缺陷,更不利于学生对听力课内容的吸收。而AI语料库中的海量资源,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不同方向、题材、形式,不同难易度的听力资料,满足学生们在各个阶段的学习。教师可帮助学生匹配更具实用性的学习资源,为个别学生推送高频词汇和例句运用示范,AI技术也能通过对学生英语水平、喜好、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分析,来推荐最适合的听力资源。通过学习者的单向输入选择,人工智能设备能呈现出双项甚至是多项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利用智能技术为学生创设语言学习情境,如在课堂中展示让学生们感兴趣的交际情境,在听力中学习预定场景中惯用词汇,实现听力学习和情境的交互。学生还可以在生活中利用手机对英语进行扫描,由AI技术自动识别,显示正确的含义和发音,或者利用AI技术和课堂学习形成辅助,使自己在课外也能完成语境练习。
3.2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口语作为英语学习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也是学习外语的快捷方式。英语学习的终极目标是灵活地掌握和运用这种语言,口语表达水平能客观反映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学中应加强口语学习的难度和练习。人工智能设备可以为学生虚拟出多种交流语境,并用陪伴式对话帮助学习者形成惯性记忆。人工智能设备还能够被学习者随身携带,为其提供连续性口语学习的场景,还可以通过设置,将生活化语境植入对话系统,让学习者通过虚拟真实再现某些生活细节。娱乐与学习融于一体的形式会增强学习者主观能动性。人机互动模式下的英语口语能够缓解学习者口语表达的紧张情绪,虚拟的真人式对话可以帮助学习者纠正英语表达的错误和提高流畅度。在英语教学中推广人工智能设备有益于改善口语学习的教学成果,提升学习者口语对话能力,提高英语学习者整体英语水平。
3.3人工智能写作批改平台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人工智能英语批改学习平台已经走入许多高校。英语学习中的写作练习主要是英语作文的创作。人工智能批改平台的加入,使得学生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对自己所创作的英语作文得到客观的成绩反馈。智能化批改平台,可以对学生上传的英语文章的结构、语法、句式等作出基础性判断,并结合分析给出相应的错误节点所在以及修改意见,小到标点符号、单词拼写,大到语法、句式以及文章结构等,让学习者及时纠正错误,获得正确表达语义的乐趣。把人工智能设备嫁接到英语写作,可以发挥高科技产品快捷便利的时效性和充满个性化纠错、改错、词句点评等功能,帮助学习者建构属于个人的创作空间以及构建极具个性化的文学品味,增强自我认知感、增强英语学习信心,具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实现的优越性。此外还可以减轻教师教学强度,教师在人工智能设备批改基础上对学习者作业进行二次批改,并通过人工智能设备进行教学成果评估,结合二次批改结果对学习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改进。
3.4人工智能云服务和机辅翻译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翻译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接入人工智能设备后,首先能让学习者对于翻译流程有个简单的了解。通过翻译机完成的英语翻译,可以帮助学习者在初步了解翻译流程后,掌握一定的直译性翻译规则,这对于日后工作会有很大帮助。其次,大数据时代下的英语翻译实现了云平台与翻译软件的有机融合,可以帮助学习者对某些翻译难点进行解析。最后是教师能够在云平台帮助下,实时检测到学习者翻译进程并对所翻译内容实现在线评估,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解决所遇到的难题,实现个性化教学目的。
总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挖掘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力,通过教师的引导,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英语实践的学习体验,是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的变革。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有效进行融合,让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在英语语言教学中成为新常态,才能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对大学生英语教学效果,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梦月,王俊.智能时代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调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0):95-96.
[2]陈春梅.人工智能在英语写作中的应用——一项基于中国知网的统计与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34(7):105-111.
[3]王竹立.技术是如何改变教育的?——兼论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18(4):7.
[4]张秀萍.大学英语情景教学:认知理据、实施原则与设计实践[J].大学教育科学,2017(6):67.
[5]余凯,贾磊,陈雨强,等.深度学习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计算机研究与进展,2013,50(9):1799-1804.
[6]王理娜.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智慧校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作家天地,2020(19):49-50.
[7]简丽丽.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9(24):109-110.
个人简介:范新,女,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人,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育,翻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