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融合研究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6期   作者:庄菊红
[导读] 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古国,我国有着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庄菊红
        大岭中心学校  广东省惠州市 516300
        
        摘要: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的文化古国,我国有着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珍贵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初中美术教学活动中将传统元素与现代的流行元素相融合,不仅能够促进美术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且能够提升学生的精神文化水平,促进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进而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在初中的美术教学中将传统元素与现代的流行元素相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元素;初中美术教学;融合研究
        引言
        当今美术教师应把富有内涵的中国传统元素与时下一些流行元素相结合,贯穿于美术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在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又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创造美。本文将从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结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出发,对两者融入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策略做出分析。
        1开展丰富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往往也来源于生活实践,美术也是如此,所以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要注意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下片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动手实践,往往不利于学生提高对美术课程的兴趣,也无法给学生带来丰富的视觉体验。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这也是传统艺术与现代教学方式结合的好机会,通过现代多媒体手段和思维锻炼活动,能够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投入程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并创作出符合个人特色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作品。例如教师可以以当下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穿越元素为依据,向学生布置充满趣味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为穿越主人公设计服装。由于活动背景是现代人穿越到古代,所以也能够很好地结合传统元素和现代流行元素,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要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相关知识,更好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2积极实践,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实践活动是美术教育活动的最终体现,不一样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只有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体会到美术学习的价值和乐趣,才能把传统元素和流行元素有效结合,并应用到美术实践活动中。初中生具有动手能力强、思维灵活的特征,开展美术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美术实践活动中。例如,在与水墨画相关的美术实践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美术作品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从而在体现传统文化特征的同时,实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轻描重彩总相宜”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除讲解竹画和咏竹诗歌外,还应重点讲解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笔下竹作品所体现的时代特征,以及蕴含的思想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点讲解其中的内涵,又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气息、作者的精神世界,在了解传统元素的同时,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在实践活动中结合当下的流行元素进行创作,在美术作品中体现传统元素和流行元素的有效结合。
        3从色彩角度出发,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对于美术而言,色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色彩的表达,能够体现出创作者的情感和倾向。例如,暖色调的色彩就能够给人以温暖、积极、正能量的情绪。冷色调的色彩就给人以冷静、严酷、抑郁的情感倾向。并且对中国传统文化而言,也有着丰富的色彩文化,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重要传统的色彩文化与现代的色彩相融合。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服饰的色彩具有等级意义,如黄色在古代的服饰中,只有帝王才能使用。红色则主要用在一些比较隆重的场合,或者是喜庆祥和热情的场合下使用。

通过对色彩使用范围的不同,也体现了社会生活的不同。从色彩角度出发,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色彩的认识与感知,进而有利于学生的美术素养的提升。
        4帮助学生掌握色彩搭配规律和技巧
        色彩是美术表现的重要语言之一。有些教师常运用色相环或一些色卡进行教学,但这样容易限于色彩理论,学生感到枯燥,不利于他们对色彩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便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在传统的美术作品中经常会见到对比色乃至180°互补色的运用,如代表喜庆吉祥的年画里通常会使用大红和绿色搭配,孩子们爱玩的风筝上常会看到蓝色和橙色、紫色和黄色的搭配等,这些都具有视觉冲击并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如果美术教学可以更多地把这些带有浓郁传统色彩的搭配与当下流行的色彩元素相结合,势必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挖掘文化内涵,培养文化意识
        美术教育过程中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一方面体现了对传统美术艺术的再次创新,为传统文化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另一方面也是对现代流行文化的思考与探索,体现了新旧文化的巨大包容性和艺术的多样性。新课改背景下对美术教学提出了更好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自主创新思维,虽然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也乐于引导学生进行融合创作,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无法真正使学生品味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针对传统文化在课堂上的融合,还缺乏更好的教学手段。以《中国民间艺术》这个单元的教学为例,借助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动态影像资料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传统民间艺术,虽然教学的内容是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的民间艺术作品,但是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快速集中精神到课堂内容上,大大提升了美术教学的效率。
        6从纹饰与汉字出发,将传统与现代相匹配
        创作者在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将自己的思想、品质、特点与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相融合,因此人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也能够体会到创作者的情感和创作理念。在进行美术作品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具体的纹饰出发对美术作品进行细节性的鉴赏分析。中国汉字绵延千年,迸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汉字具有丰富的意蕴和内涵,与纹饰的结合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作品的意蕴和内涵,进而也就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装饰画》的教学工作中,课堂的实践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汉字进行装饰画的创作。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推陈出新,自己设计和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作品,以自己的姓名或是自己所选择的汉字为基础进行创作,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对于汉字和传统文化的理解,也能够提升学生在美术创作时的表现力和底蕴,进而使学生的美术水平有所提升、美术能力有所发展,这也是符合美术学科学科素养的要求。对于初中生的美术创作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总之,初中美术课堂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平台,是提升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载体。过去的美育教学中,我们不重视向学生播撒传统元素的种子,忽视了美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其实在美术课堂上,我们完全可以为学生打造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呈现出灵活多变的课堂形式。无论传统元素还是流行元素,他们在美术教学中都是不可替代的。我们新时期的美术教师需要寻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让这两者能够有机结合在一起,完善美术教学,让美术课堂拥有丰富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张沁.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初中美术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159-160.
        [2]胡佳妮.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初中美术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75-176.
        [3]汤鑫.初中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有机融合研究[J].祖国,2018:266-2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