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楚蕴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北城中学
摘要:新课改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如此,更加重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方面的培养。想要在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要对教育教学进行创新,以此落实全新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自身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
引言
基于当前新课标全面实施的教育背景下,实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初中科学教学的优化与创新。在具体教学期间,教师始终秉承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维,进而对全体学生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逐步强化学生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知,不断促进社会经济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期间,主要重视教育对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使学生树立优化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观和使命感。同时给予相应的科学知识教学和技能教育,由此不难看出,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初中科学思维培养的作用
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课程主要是研究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其中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方面知识。理科类课程对学生思维逻辑要求较高,而科学课程涉及范围较广,更加考验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给初中科学课程教育教学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会,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很多高中生都缺乏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在刚进入高中时,无法转换学习状态,对整体学习效果造成负面影响。如果能够在初中阶段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科学课程作为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手段,必须要得到重视。科学课程本身对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非常重视学生的知识能力之间的转换,对科学课程教育教学进行创新发展,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独立、灵活的思维能力,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二、初中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存在脱轨
部分科学教师对于教材的依赖比较大,存在照搬教材实验、长篇大论讲解实验原理等问题,忽略了科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没有结合学生生活实践来设计科学实验、探究活动等。初中科学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存在脱轨,很多学生只是死记硬背科学原理,很少去探究科学在生活中的运用,站在科学的视角去分析生活现象,利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这也是初中科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模式落后
目前,在开展科学实验教学的时候,很多教师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掌握实验知识的能力缺乏关注,一切都是为了分数。这就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科学实验的兴趣,认为科学实验课程只是单纯地进行实验,忽视了该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正确地认识,最终导致这门课程的价值无法充分体现出来。
三、初中科学课堂的融合教育
(一)借助探究式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正处于智力和心理的过渡阶段,个人意识较强,如果能够培养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和主观能动性,那么学习效率、效果都会得到根本上的改变。因此借助探究式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核心关键。“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传统教学方法中,问题一般由教师提出,但在新课改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问题,并且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和学习活动的主体。另外,问答方式也要进行创新,一般为“师生问答”,新时期,可以采用“生生互问互答”的方式,降低学生压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比如,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课中,教师可以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训练学生思维。
如:“大家知道声音如何产生的吗?”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的发声方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提出多种不同的想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自己的方式验证自己的想法,一些小组就会利用手边的各种工具,展开实验设计,分别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振动”是所有发声方式中的共同点。在基础上,教师在借助“探尺实验”进一步分析振动速度、长度和音调、音长之间的关系。以探究式问题作为引导,学生在相互反驳的过程中,科学学习兴趣得到激发,真正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二)开展游戏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
教师可以捕捉到中学生对新奇事物有好奇心的特点,在教育期间开展游戏式教学方法。玩游戏是学生们都喜欢的活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深入探索所学知识,促进科学教育期间和持续发展思想的渗透。例如,在连接和并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在此期间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实现资源节能思想的渗透,让学生自己来充当电源用电器,两只手当做接电线进行演示,如果在此期间有不懂的问题,可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应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
(三)增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初中科学课堂的教学都是以教材上的知识为中心,教师在讲台上面讲解,学生在讲台下面听讲,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以及乏味,从而失去对课堂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初中科学教师就可以将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来为学生讲解教材上的内容,层层推进,这样会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教材上的知识,从而对他们学习成绩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四)融合案例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
一般来说,教师在以书本知识为基础开展教学的同时,会融合相应的教学案例。所谓融合事例是指利用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实际事例或社会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解释教科书上相关的道理,可以让学生从案例解释中得到灵感,加强自己的学习思维。这样可以有效地扩大科学课程与可持续教育内容的距离。例如,可以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之间的相关知识点,结合教科书说明电力、核能等科学知识,说明人类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性和促进作用。这使学生能够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渗透。
(五)优化科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方式,笔者认为科学教师要不断优化实验教学方式,利用微视频、小组合作实验等来改善当前科学实验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练习空间。例如教师在教授“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实验,设计氢氧化钠、氢氧化铜与稀盐酸的实验,学生自由结组完成实验。科学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进行实验演示,例如实验步骤、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实验报告填写。小组可以进行实验操作分配,两人负责实验操作,一人负责实验记录;另一人负责协助,小组讨论完成实验报告填写。学生通过这两种液体和稀盐酸的反应,酸碱反应以后生成了水,氢氧化钠属于碱性,它的溶液可以让酚酞溶液变红;加入盐酸以后,溶液中的红色逐渐消失,溶液转化为中性或酸性液体。全新的科学实验教学模式,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论证,结合学生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等,推理出正确的科学结论,培养初中生的科学精神。
结束语
综合上述,基于当前新时期教育革新发展背景下,在初中科学教学期间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渗透的重要意义和产生的积极影响,也是当前新课标下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于社会经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鉴于此,以上正文中笔者提出教师在教学期间要具有实施融合教育和熏陶教育的意识,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的渗透,更好地促进初中科学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文忠.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34.
[2]胡红杰.浅析初中科学教学中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9(32):203+206.
[3]赵玲.初中科学教学中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渗透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