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革命传统教育课堂中的重要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6期   作者:黄雅琳
[导读] 小学是学生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重要阶,在小学语文课堂里渗透红色教育非常重要。

        黄雅琳
        南宁市澳华小学     530004

        摘要:小学是学生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重要阶,在小学语文课堂里渗透红色教育非常重要。其中,革命传统教育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红色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情境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中常见而高效的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到小学语文传统革命教育课堂中,根据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能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会对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课堂中出现的传统革命精神品质更有帮助,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小学语文 红色教育 革命传统教育 情境教学法
        
        小学是学生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小学语文课堂里渗透红色教育非常重要。其中,革命传统教育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红色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情境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中常见而高效的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运用到小学语文传统革命教育课堂中,能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会对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课堂中出现的传统革命精神品质更有帮助,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革命优良传统、榜样的引领力量。
        一、小学语文中的革命传统教育
        对小学生来说,红色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其中包括利用蕴含着爱国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榜样力量等方面的渗透教育,让学生不仅从课文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也达到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目的。
        通过对部编教材的分析发现,传统革命教育篇目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人物和革命群体所散发的精神品质这方面的渗透教育,课文中往往会渲染一种豪迈的革命氛围,树立鲜明的革命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爱国主义伟大精神,从而达到渗透红色教育的目的。
        而这些革命人物和革命群体往往距离现在时代较为久远,学生能够从情感上理解人物的形象和品质,但要从情感态度上升到价值观的形成,需要有对彼时彼刻人物的经历有这更为深切的体悟。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二、小学阶段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分析
        语文课程注重实践性,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特点,在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实践机会很多。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通过积累大量的感性的语文素材,体会语文素材的特点,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而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是积累语文素材的过程,学生的知识结构从松散无形的感性材料,慢慢构建成语文知识体系的过程。小学生天然地对于直观的、生动的、贴近生活的语文材料更感兴趣,也更容易接受。
        三、情境教学法的意义与价值
        根据目前现状来说,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似乎可以成为小学语文革命传统教育课堂教学的一个高效策略。情境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中常见而高效的教学方法,被教师们较为普遍地运用,在教学实践中也被学生广泛接受。其主要特点是恰当运用图画、视频、投影、音乐、表演、教学语言、多媒体等方法,给学生创设有利于学习的、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
        情境教学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使学生在获得感性材料时,也产生细致的情感体验。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并且发展儿童的想象力。
        针对以上关于小学语文以及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分析可以发现,运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带入根植于教材的情境之中,让学生的特定的情境中感知教材中所渗透的革命传统教育,从整体上加深对教材内容的认识,从而激发情感,这既课标对符合小学语文课堂的特点,也学生认知规律的。


        四、几种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革命传统教育课堂中的运用
        在运用情境教学实践于小学语文革命传统课堂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它的高效与实用,下面根据情境教学法常见的几种方法,结合语文课堂革命传统的一些具体教学心得来谈谈,如何在传统革命教育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
        1. 运用多媒体科技
        运用多媒体科技,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来学习,这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直接、生动的学习材料可以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在革命传统教育课堂中,可以运用画面、视频、音乐的直观的方法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顺利进入革命传统学习的氛围。如上《为人民服务》一课,这是毛主席为了纪念张思德同志而发表的讲话,学生对于张思德同志的牺牲了解得并不多。通过播放关于张思德同志事迹的视频,让学生可以直观了解课文中人物的背景。而在诗歌的传统革命教育课堂中,就更少不了音乐的渲染了,如学习《七律·长征》时,结合诗意配上慷慨激昂的进行曲来吟诵,更能让学生深切体会战士们的长征精神。在语文传统革命教育课堂教学中,声音、画面与文字的结合,充分激发了学生多层次的感官,使得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人物的优良品质。
        2. 角色扮演
        为了使学生能站在课文叙述的革命人物的立场上学习和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文角色扮演活动。这不仅能让教学素材迅速形成具体形象,还能让学生很快地理解革命精神,体会革命情境。例如,教学《七律·长征》,在学生熟读诗歌之后,可以扮演战士们过雪山、过险滩。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背景和道具,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表演。这不仅能吸引了全班的学生注意力,更能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深刻领悟革命优良传统品质。
        3. 运用语言描绘
        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教师的语言引导,往往能强化情境,渲染氛围,使情境展示比如就拿《灯光》这篇课文,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难以理解当时一个革命战士对光明的向往,教学中老师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就更容易把学生带入情境,下面是课堂导入部分的教学语言设计——
        师:电灯是一个伟大的发明,灯光陪伴着我们度过了一个个漆黑的夜晚,我们在灯光下生活、学习、娱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灯光,对我们来说,灯的作用很多,灯光很美好,但也非常稀松平常。可对于战争时期的一个人民战士来说,灯光是他珍贵的渴望、内心的向往。
        4. 借助图画
        低年段的学生对色彩鲜艳的图画有着强烈的喜爱和兴趣,利用图画来把学生不熟悉的事物具象化,会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上《吃水不忘挖井人》时,教师运用卡通画创设情境,把水井和石碑的卡通画贴在黑板上。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卡通画更加清晰明了,也更有学习兴趣。学生跟着图画一起真切地走入了课文之中,从而不由自主地进入情境,一下就可以悟到毛主席和战士们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
        5. 结合生活实际
        新课标提出:阅读应该注重情感体验。对于这些比较有年代感的革命传统教育课文,怎么样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是教学的一个突破点。例如,《灯光》一课,虽然课文所回忆的事情离学生生活的时代很遥远,但所描述的事物却是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教师在课堂导入时便通过提问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这是我们熟悉的电灯,这灯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呢?
        由于电灯是学生平时随处可见、十分了解的物品,因此谈论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出来,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如果及时抓住契机,顺势揭题学习,能够很顺利地进入课文的学习,感受这看似稀松平常的灯光,对一个革命战士来说的不易与渴望。
        总  结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恰当运用图画、视频、投影、音乐、表演、教学语言、多媒体等方法,就能创设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进入课堂情境,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小学语文革命传统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系南宁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规划课题《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红色教育的策略研究》(2019C804)    阶段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