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峡口镇文贯小学 723509
【内容摘要】“远程互动课堂”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它主要依托“互联网+”实现城乡区域间上课实时同步,突破时空限制,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但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弊端,教学实效性有待提高。
【关键词】远程互动课堂、教育均衡、教学实效性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及《陕西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指示精神,各地各校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推动课堂革命、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促进育人方式转变为主要任务,围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工程2.0、智慧校园建设实践与应用、“三个课堂”建设实践与应用开展研究探索。在这样的背景下,“远程互动课堂”应运而生,走进了学校。
汉中市西乡县峡口镇文贯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距离县城30千米,师资力量薄弱,在“远程同步互动课堂”实施一年以来,教师们对“远程同步互动课堂”的看法褒贬不一。下面浅谈个人的一些见解。
一、“远程互动课堂”的优势
(一)“远程互动课堂”解决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调查显示,现阶段全国农村小学教师数量不足,特别是小学科(体育、音乐、美术、科学、健康)教师严重匮乏。“远程互动课堂”拉近了城区老师与农村孩子的距离,帮助偏远学校开足开齐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我所在的峡口镇也不例外,全镇四所小学,三所没有专职的体、音、美教师,小学科均是语、数、英老师兼任,教学效果不显。为了解决这个棘手问题,我们与城区东关小学开展“远程互动课堂”活动,有效地缓解了当前我镇紧缺学科无师上课的窘境。
(二)利用“同步课堂”开展同步教学、互动教研、教师培训、名师课堂等,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用、优势互补、合作共进,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互联网+教育”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和学生不用出课堂,就可以实现交流和互动资源共享,缩小地区教育差距,确保教育的公平。
(三)“远程互动课堂”的教学实践,大大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运用各种网络教学资源,实现“远程互动课堂”的有效互动。
二、“远程互动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设备运行不畅或停电。这种现象很多教师都遇到过,在准备上课或授课过程中出现网络传输不畅、画面卡顿、音视频不同步、停电等现象,打乱了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目标任务,使得主讲课堂与接收课堂学生听讲、互动提问等教学活动有所延迟,影响授课进度,影像互动效果。
(二)“远程互动课堂”贵在同步,重在互动,目前我们的课堂虽然做到了同步,但互动不足,或者说互动实效性差。
这种新型授课模式下教师的互动策略和技巧掌握还比较少,应该全面做到学校之间“校校互动”“师生互动”“主讲辅助教师互动”“生生互动”和“课前课后互动”。
(三)学生层次不一,很难因材施教。如果教学内容太多,难度太大,教学点的学生可能吃不消;如果教学内容太少,过于简单,可能又出现城区学生“喂不饱”的现象。在同步课堂教学中,笔者深刻地体会到校际间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远程互动课堂”教学中实施起来难度的确相当大。
(四)教师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艺术难度增大。由主讲教师在主讲教室实行面授并通过音视频传输到一或两个不同学校的互动课堂,切实增加了主讲教师的工作量,加上所面临的群体差异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艺术的难度。课堂上,必须既有师师互动,又有生生互动,只有这样,辅助老师才不会形同虚设,要不辅助老师真的成了“课堂治安管理员”了。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长期进行新的教学模式研磨,不断提高新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艺术效果。
(五)每所学校的作息时间不同,造成主讲学校与受援学校间要么不能按时同步上课,要么影响下一节课的进行。
(六)“远程互动课堂”应用模式单一,远程教研、远程培训、精品录课活动开展少,集体备课、互动听课、网络授课、优课资源、视频会议、师徒结对等诸多功能还没完全开发利用。
三、关于“远程互动课堂”建设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远程互动课堂”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科学安排讲授主题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互动教学”,确保“远程互动课堂”最大的实效。
(二)“远程互动课堂”教学应该以直播互动为主、录播为辅,以主讲为主、助教为辅,以课堂教学为主、校本研修为辅,以主讲学校为主、受援学校为辅。
(三)“远程互动课堂”教学优先以体、音、美、科学、综合教育等小学科为主,逐渐过渡到大学科,循序渐进,科学合理有效推进。
(四)拓展“远程互动课堂”应用范围和形式。不仅仅局限于远程互动课,要积极发掘平台中精品录播、视频会议、评课议课、集体备课等模块的强大功能,努力探索高效课堂、校本教研、教师培训、师徒结对、师生发展等方面的新模式,并遵循“远程互动课堂建设问题即研究课题”的要求,持续做好“远程互动课堂”建设课题研究。
总之,“远程互动课堂”依托网络技术实现城乡音、视频实时同步,突破了时空限制,使教育资源异地共享,为教育的均衡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因此,现阶段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薄弱,我们需要不断对远程互动课堂的实效性进行探索研究,发挥其最大功效。
【参考文献】
[1]高小平.“同步互动课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7(02).
[2]尹涛.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教与学行为观察与效果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3]徐亚方.远程同步互动课堂的小学教学应用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8.
[4]付贤荣.坚持应用机制创新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远程互动课堂”教学应用实践中的几点思考[J].教师报,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