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岚
东莞市松山湖北区学校 广东东莞 523808
摘要:在新时期,男女平等是社会公正的体现,也是我国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男女平等已经成为我国人民大众的共识。但目前各领域仍然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一部分青少年的性别意识存在偏颇。因此,本文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讨性别平等教育的策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
关键词: 初中; 道德与法治教学; 性别平等教育
引言
初中生进入青春期后伴随着生理年龄的身高,初中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性别差异逐渐凸显出来,女生和男生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征,造成其学习能力和学习思路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中学时期,如何建立正常的异性同学关系,如何与异性同学进行交往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通过研究性别平等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异性关系,同时促进学生的发展。
1在初中实施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意义
1.1帮助青少年了解异性的知识
性别平等教育属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为促使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全面发展,需要通过教育的手段进行心理干预,让学生通过了解异性的知识,了解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和特征差异,敢于与异性进行交往,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根据国内有关研究指出,在初中阶段随着男女生生理的变化,男女学生大多为自己的第二性征出现焦虑不安的状况,例如女同学会极力掩饰自己的胸部,而男同学会给女同学起外号,这种状况会持续整个青春时期。青春期是少男少女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这时期的所有事件都会对其未来产生心理影响,例如男同学对女同学起外号会让女同学在心里留下阴影,逐渐畏缩,不敢与其他人交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施加性别平等教育,可以淡化初中时期的男女界限,让男女同学在一起了解生理知识和心理知识,对自己、对异性的生理变化进行探求,让女同学正确对待自我的身心变化,消除因为生理发育的神秘感引起的心里烦恼[1]。
1.2有助于促进异性之间的交往与活动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育的时期,一部分男同学和女同学在进入青春期后由于家长或者教师的干预,在不自然的躲避同时出现,尤其是在一些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之中,男女生如果在一起工作或者学习,就会受到一些同学的议论,对异性的疏远是青春期男女对异性好奇的反应。而通过性别平等教育,可以让男女同学逐渐摆脱心理上的锁闭状态,散发自己的魅力,相互吸引彼此接近。一部分青春少男少女在异性的吸引和情感碰撞下出现追求行为,但这种行为更多的是对异性的仰慕,一部分家长和教师为防止这种现象发生,通常会严令禁止男女进行普通交往,并不利于让男女生意识到性别平等,性别平等意识可以促进异性在交往和活动的过程中,深入的了解彼此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进行适度自然的交往[2]。
2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性别平等教育的策略
2.1组织班级主题活动,掌握异性平等交往原则
平等的性别教育是指在充分体现男女平等的基础上,打破性别刻板的印象[3]。在教学的过程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正视性别平等教育的内涵,积极组织班级主题活动,从活动和游戏互动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平等交往的原则,形成性别平等的认同感,教师可以广泛搜集社会中女性车位和孕妇车位,女性产假和男性育儿假的资料。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班级辩论会,让学生分析女性车位和孕妇车位的区别,女性产假和男性育儿假设置的必要性,不同的学生进行相互争辩,搜集丰富的视频资料和数据,结合自己的生活案例进行争辩。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深刻的明白男女平等的意识,同时养成尊重他人、自然适度相处的男女交往原则,在男女双方进行辩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小游戏“我当家”,让学生模仿爸爸妈妈在家庭中履行自己的职责,在游戏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女性产假和男性育儿假设置的背景,设计的重要性,消除异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异性关系,呼吁学生关注两性平等,并且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做好自己的角色。
2.2运用道德与法治案例,正视自身价值
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讲解社会道德知识和法治知识,因此有诸多的社会男女平等案例,教师可以适当的利用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内容,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男女平等的含义。例如在学习自由平等的真谛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有关法律,让学生明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道理。结合女性因家暴杀夫被判终身监禁、专家杀妻案的嫌疑犯被判死刑、男女同工同酬的案例,让学生思考视频案例和图片案例,感悟平等的内涵。从法律意义上分析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否存在矛盾,学生可以分成小组互相讨论自己的见解,深入的理解平等的内涵,理解女性在某些时刻属于弱势群体,需要给予特殊的关怀。而在同等条件下,男女生具有同等的人权,因此需要同等的对待和尊重。结合道德与法治案例的讲解之下,既让学生了解法律面前一切平等的含义,也让学生明白男生和女生在社会中的价值,正视自己的价值。
2.3展开异性交往教育,创造性别平等环境
除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对学生进行性别平等理念的影响之外,教师还可以发挥自己的力量,在班级中为学生营造性别平等的环境,让男生和女生深刻地了解自身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正确了解男女生交往的意义。尤其在进入青春期之后,一部分初中生无法正视异性的身体变化,男女界限在中学阶段最为明显。男女生在初中学习的过程中不大愿意接触,因此,在安排道德与法治课代表时,让男生和女生共同担任,让学生在异性搭配工作的过程中会丰富自己对异性的了解,在遇到道德与法治的难题时,教师可以让男生和女生为一组共同讨论和思考,通过有意识的促进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创造公平的性别教育环境,让学生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增强社会交往能力,避免自身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带来情绪上的困扰。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可以在日常与其他教师展开合作,整合性别平等教育的资源,同时与家长进行配合,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2.4信息技术与性别平等教育的深度融合
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活动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性别平等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活动中,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和个性特点、学习需求等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发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性别平等教育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广泛搜寻社会或者学校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段内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对一些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进行记录,运用合理的手段践行性别平等理念。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开线上的性别平等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网络中针对性别平等制作网络海报、制作性别平等关爱网站、宣传册等等,通过网络的互动,让学生用自我力量改变网络传统生理性别的概念,引入社会性别理念。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利用互联网广泛搜集有关性别平等的素材,并在网络中争当性别平等宣传者,通过宣传一些性别平等的知识,对一些性别平等的素材进行反思和自我总结,以自我力量引导网络舆论,提高学生的参与感。
结束语:
总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加入有关男女平等的教育,通过道德与法治的思想影响,让初中生从小树立性别平等意识,树立公平公正的思想。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效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为之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利梅. 道德与法治课程如何实现性别平等教育[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9(10):0097-0097.
[2]孙立峰. 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撒播平等的种子[J]. 祝你幸福:综合版, 2018, 000(010):P.15-16.
[3]顾春旭. 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实践,探索与研究[J]. 东西南北:教育, 2018(15):1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