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俊勇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绿汁中学 651101
摘要: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语文阅读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传统中学语文教学比较重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积累和理解,时常忽略阅读教学的过程,将阅读教学与阅读混为一谈。事实上,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潜移默化间帮助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文学知识积累,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让学生得以真正享受阅读过程所带来的成长与自我提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进而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教学;审美情趣;欣赏品味
时代发展让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新奇事物层出不穷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目光,也让许多学生不再能够耐得住性子真正沉浸在一篇文章当中。比起充斥着各种色彩美轮美奂的游戏界面,黑白相间的文字黯然失色,学生没有接触文字的欲望自然也就无法真正领略文字背后的深意。但这也只是因为文字表面上对学生所带来的吸引力不足,并不代表学生真的对文学不感兴趣,学生们只是需要一个契机,一个深入接触文学世界的契机,阅读教学正是这个契机。
一、提升中学生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的必要性
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却是中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风向标,是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心态和良好素养的关键要素。近年来新闻中不时就有官方打击市面上色情低俗、低级趣味、三观不正等影视综艺作品的事件,这些精神毒药不仅蚕食成年人,还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极大危害。提升中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就是在帮助学生们拿起自卫的武器,对市面上的精神毒药说不。我们不仅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外部健康绿色的大环境,还要在学生的内心塑造健康积极的小环境,内外调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所蕴涵的哲理与智慧能够让学生受用终生,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正是学生与文学世界之间的桥梁。通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效率需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位[1]。使学生深刻领悟优秀智者的至理名言,感受文学世界的魅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切实达成素质教育的教育使命。
二、有助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提高兴趣度,扩大阅读量
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了不同年级学生的必读篇目,而实际情况是只阅读了少部分[2],大部分学生并未认真阅读这些篇目或只是为了阅读应付作业而读很难从中真正有所收获。这不仅降低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学习效率,还会影响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度,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教师应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度,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必读篇目从而扩大学生们的阅读量。
以部分中学生必读书目为例,如:《西游记》和《水浒》都有许多影视化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通过观看这些影视视频激发学生对于原著作品的好奇心,再以此为引为学生们推荐原著作品,并让学生在阅读原著的过程中找一找影视作品是在哪些部分进行了改编处理。由此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兴趣度,让学生得以主动阅读原著增加课外阅读积累。
学生们的阅读量增加以后审美情趣必然有所提升,当学生们再去回顾影视作品时会时刻联想
(二)摸清文章脉络,提高审美情趣
简单的文字阅读已经让学生对文章表层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知,然而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还需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写作思路,摸清整篇文章的脉络结构,就是从文章表层逐步向深层思路探索[3]。
例如:在讲解《济南的冬天》这篇散文时,学生可以轻松读懂散文中的内容,但却很少有学生能够真正从文字中感受到老舍先生的诗情画意。考虑到现代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已经很少能有如此静谧的氛围了,再加上地域环境的差异,不同学生对冬天的感受和印象也是不同的。语文教师可以从老舍先生的文章如何描述济南特有的动人冬景的写作方法入手,与学生们一同分析文章中的修辞艺术、景物描写层次、语言基调、虚实并用等,让学生们得以摸清文章脉络,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分析思路更加清晰,得以在文字间深切感受到一幅幅生动的冬景所带来的心灵震撼。通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们掌握阅读文章的方法,领悟解析一篇散文的思维方式,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欣赏品位的目的。
(三)把握文章内涵,增进阅读感悟
语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们去关注文章所要讲的一个深刻意蕴,学生们看懂文章内涵才有可能得到一些审美情趣的激发[4]。不同类型的文章所呈现出的叙事方式、写作风格、词句措辞、结构安排都有一定差异,唯有把握文章内涵才能更有效地完成阅读。语文教师可以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应将把握一篇文章内涵的方法仔细讲解给学生们,提高学生对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分析效率,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进而让学生对每一篇文章能够有更加深刻的感悟,提升学生们的欣赏品味。
以课文《皇帝的新装》为例,童话故事在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会反射部分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从这篇故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皇帝的昏庸及身边官吏们虚伪的面具。教师应引导学生们去自行分析故事中每个人物所代表的现实问题,并分析为何要这样安排。通过分析整篇故事,各个人物的性格特性和代表涵义显露出来,故事褒扬了天真烂漫的童心才是故事的内涵。通过此次阅读教学学生们在阅读童话故事这类文章时就懂得了抽丝剥茧,透过故事表层去分析故事所反映的现实问题,有效增进学生在阅读此类文章的感悟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结束语:
总之,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积极思考,分析文章中文字背后所蕴涵的深意,使学生能够产生独特的审美感受,使得整个语文课堂更显得生机盎然[5]。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中学生必读篇目,扩充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阅读量,增长见识。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涵,不断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位。
参考文献:
[1]赵贵忠.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位[J].新课程,2020(23):224.
[2]王恒周.浅议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位[J].学周刊,2018(26):138-139.
[3]王鸿举.阅读教学应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位[J].吉林教育,2016(46):116.
[4]王亚芬.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位[J].课外语文,2015(20):98.
[5]闫厉,潘海丽,吴永侠,刘洋,贾越. 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C]. .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五卷).: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945-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