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档案智慧化服务,助力智慧校园建设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6期   作者:高婉清
[导读] 智慧校园建设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举措,助力智慧校园建设是院校档案部门的职责,
        高婉清
        陆军边海防学院乌鲁木齐校区,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摘 要:智慧校园建设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举措,助力智慧校园建设是院校档案部门的职责,也是档案资源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智慧校园建设、智慧档案馆建设的大背景下,结合当前档案服务现状,探寻院校中如何提供智慧化的档案服务,从而来满足大数据时代下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关键词:档案服务;智慧化服务;智慧校园
        
        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理念,2010年又提出“智慧城市”愿景,主张在城市的建设中体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特征[1]。随着智慧城市理念的大力推广,“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概念也开始不断涌现并快速走向现实。在此重要背景下,档案部门作为公众文化和信息服务的机构,其建设也必然经历这个阶段,智慧档案馆(室)将是未来档案部门的一个新形态,而如何提供智慧化服务自然也是大数据时代下用户对高品质、个性化档案服务需求的必然选择。
        一、对智慧档案馆的理解
        国内关于智慧档案馆的相关理论研究在IBM提出“智慧城市”理念以后才逐渐展开,直到2013年成为研究热点,目前还大多处于理论探讨阶段。关于智慧档案馆的理解有很多定义,可以综合概括为:综合档案数据、信息、情报、知识来解决档案收集、管理、保存、利用等问题的智慧化系统和平台。
        二、智慧校园建设背景下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
        目前,为了应对“互联网+教育”的挑战,很多高校都在建设智慧校园,简单的说,智慧校园就是数字校园建设的进一步深化与提升。数字校园主要注重管理信息化,而智慧校园就是实现方便的网络学习、高度信息化的科研、快捷的校务治理、多彩的校园文化以及丰富的校园生活。在智慧校园的体系构架中,信息资源建设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比如建设优质的教学科研数字资源、学校的基本数据,然后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来为日常的学习、管理工作提供便利等。档案部门保管着学校所有重要的资料,智慧校园的建设自然也离不开档案部门的数据与服务作为支撑。比如在人才评价、培养上,可以借助档案部门的人才档案资源;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对资料进行收集并分析数据,从而为智慧校园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提供决策咨询等。
        三、档案工作中如何智慧化服务的思考
        如果说过去的传统档案馆以保管为重,现在的数字档案馆以保管和服务并重的话,那么我想未来的智慧档案馆将会更加侧重于服务。在未来,档案信息的公开程度将越来越高,档案信息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因此档案部门应该更新服务理念,拓宽服务内容。


        (一)对智慧化服务的认识
        回顾档案的服务方式,由原来的实体档案查询利用,到借助科技的信息化服务,智慧服务将是在传统档案服务基础上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服务方式,其内涵可以概括为:借助于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信和大数据等技术充分挖掘档案馆特有的文献资源,为用户提供泛在化、细微化、个体化、差异化且随时、随地、随心的利用服务[1]。比如馆藏定位、手机导航以及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动态化和智能化的服务等。
        (二)智慧化服务的实现条件
        1.积极建设档案数据库
        数字化档案资源是智慧校园的基础数据来源,因此应不断加强档案资源数字化建设。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规范管理档案信息资源库,使得档案资源数据库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规范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利用等各环节的操作流程,保证与智慧校园的相关系统兼容,为提供数据服务打下基础;;其二,广泛开展档案信息资源收集工作,确保资料完整连贯,很多活动的过程资料也要收集到位;其三,加强各类专门档案资源的建设,比如针对教师个人的档案,记录该教师成长的相关资料,还有学校的发展历史年鉴档案,举办大型活动的档案资料等等,分门别类归档,对今后学校的建设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其四,探索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在处于大数据的环境下,档案部门不仅仅立足于本校的馆藏资源,还可以与其他院校互联互通,共享资源,从而为师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育科研资源。
        2.利用信息平台拓宽服务方式
        现在社交媒体具有开放性和平民化的特点,档案部门同样可以通过建立微信号或者微博账号等社交媒体传播平台来宣传档案工作,提升社会影响力的同时又能够拓宽档案服务方式,比如提供校史、杰出校友等宣传资料,将档案信息资源以碎片化的形式传播出去,同时提供交流空间,通过交流分享实现档案知识的应用和新知识的创造。同样可以借助智慧校园平台创建档案查询,实现查询、审批、接收“一站式服务”。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最大化的提供档案服务,发挥档案育人功能。
        3.培养高水平档案专业人才
        人才是服务的基础,档案部门应该努力去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适应大数据时代下智慧校园建设的发展需要,除了做好基本的“收、管、用”之外,应该注意提升以下方面的能力。其一,自然首先是专业能力,要具备专业的档案整理归档技术,还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其二,应努力提升编研能力,充分挖掘档案资料价值,为教学、科研建设等提供助力。在有了以上两点的基础上,就有做好服务工作的基础了,要发扬奉献服务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走入师生中间,对他们的参与度和多元需求进行关注和调研,根据不同岗位、媒介偏好等制定出个性化的档案资源推送,从而更好的服务师生。
        在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下,档案工作的推进也有了一个新的契机。当然,不论是智慧校园的建设,还是档案的智慧服务模式,都是一项较为复杂、涉及因素较多的工作,如何把握这个契机,进一步提升档案服务工作仍是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莫家莉,胥刚.智与慧的融合:智慧档案馆发展愿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4):227-231.
[2] 杨萍,姚宇翔等.智慧校园建设研究综述[J].档案学通讯,2019(29):18-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