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言言
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金家井乡中心小学
【摘要】 近几年,“留守儿童”这个词语频繁地出现,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我们都知道,留守儿童由于生活环境特殊,行为习惯也较差。所以,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养成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养成问题,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从家长方面、学校方面、家校合作三方面来谈。
【关键词】 留守儿童 行为习惯 培养方法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家校合作
在我国农村,由于经济问题,多数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父母把孩子留在家的现象比较多,我们把这些孩子称为“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只关注孩子的衣食和基本安全,忽视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所以,这些孩子到了学校之后,大多数行为习惯较差。这些孩子由于长期以来形
成的不良习惯,家庭教育落后等因素,导致他们学习吃力。尽管在校期间老师的督促约束,可在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管理不当,致使这些学生养成了较差的习惯。农村小学留守儿
童不良行为习惯主要表现:说话不文明、恶语伤人、逃学、厌学、打架斗殴、偷盗等。究其原因,主要是隔代教育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其次是教师教育方法单一,没有更好地采取合理的教育方法。
那么,如何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呢??要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我认为:
一、家长方面
让家长参与管理。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举动直接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必须让家长参与孩子的管理。
二、学校方面
首先,我们教师必须做到:?关爱每一位留守儿童,我们教师要有爱心,爱是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王先华教授说:“心中有大爱,眼中有学生”,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不可否认许多老师也是爱学生的。但爱的都是一些好学生,而对班级里的一些“问题留守儿童”关心较少。泰戈尔有句爱情诗,“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随时包围着你却又给你充分自由。”我们不妨将这句诗移到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上,老师对学生的爱也应该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学生,随时随地都要留心观察他们的行为举止,时时刻刻都要想到他们需要什么帮助。同时也要宽容学生、尊重学生。
因为宽容是爱的甘露、宽容是转化“问题留守儿童”的一剂良药。
其次,建立留守儿童登记卡,卡上有家长、村长、班主任等联系电话,留守儿童需要求助时可以直接拨打电话。
再次,鼓励支持留守儿童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我校每年都要举行体育比赛、书画比赛、作文大赛、诗歌朗诵、歌咏比赛等,以及各种兴趣小组,我们鼓励支持留守儿童参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最后,关注留守儿童身上的闪光之处。我们做老师的平时要多留心观察问题留守儿童,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其进行引导和利用,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对他们点滴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让其他同学给予他们较多的关爱和鼓励,他们感到有这么多的同学在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只有改掉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才对得起老师和同学的那份真挚的爱心。?
三、家校合作
一是家校联系。要求老师在每学期开学前至少与自己关爱帮扶的留守儿童家长通5次以上电话,劝说家长至少安排一个人监护自己的孩子,或者在开学前把子女带到务工地就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之爱,进一步矫正自己的行为习惯。
二是是家访,要想对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的了解,做好家访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与学生家长及监护人协商共同管理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老师不仅要把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如实反馈给家长,还要询问学生在家的表现,如果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一些异常现象,更要与其家长或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取得联系,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三是宣传教育。同向其家长或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宣传一些教育政策和方法,使他们对学校产生信任,让家庭和学校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综上所述,我认为,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效果应该是很好的。我们学校的多数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将得到很好的矫正,学习成绩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当然,关爱留守儿童,不是一朝一夕、一人两人就能解决的,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关心、爱护、教育、帮助留守儿童,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杨定平. "《习水县马临街道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方法、途径的研究》结题报告."?中外交流 000.001(2019):98-100.
[2]易锦艳. "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势在必行."?中国教育学刊?9(2018):102-102.
*本文系保定市教育科研所“十三五”规划课题“立德树人背景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94014)的相关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