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培铖 何 杰
广东高州中学
摘要:地理高考题中,读图分析题型所占分值比重很大,而且图的类型多种多样,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更是强化了地理学科素养的考查,地图能力成为提升地理素养和提高学科高考成绩的关键。我们理应借此契机,加强新高考评价下的地图教学研究,在掌握地图能力在高考中的考查形式的基础上,提出提升地图能力的复习对策。
关键词:地图能力,高考,考查形式,对策
一、地图能力在高考中的考查形式
结合近年高考试卷分析来看,读图分析题型所占分值比重很大,可说“无图不成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本文以2020年全国1卷高考地理试题为例分析地图能力的考查形式,并总结针对不同的类型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巧。
1.地理分布图
地理分布图是指反映地理事象空间分布特征的地图,依据其表现形态可划分为三类:点状、线状和面状地理事物分布图。如2020年高考全国1卷选择题第3个题组的配图展示的是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图(见图1),它属于单一自然要素的面状分布图。
图1 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
我们须注意读图的技巧与程序:①读图名“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图名对考查内容提供纲要性总体认识,初步调动相关地下水与盐度等相关原理知识;②读图例和注记,图中“咸水区”、“淡水区”及其“界线”,充分展示人工岛的地下淡水区的面积及其变化,提高读图的针对性,获得解题的有效信息;③确定位置,判断其海陆等位置信息,特别是对其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的整体认知;④整理信息,提取与设问内容相关的信息。
2.地理示意图
地理示意图以直观形象的图形来说明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原理、发展演变规律,它是地理教材和试题中最常见的图形之一。如2020年高考全国1卷综合题37题的配图是玄武岩地貌示意图(见图2),体现的是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等玄武岩地貌形成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图2 玄武岩地貌示意图
由于示意图一般较为简略,我们特别注意材料中的信息或表述,解读的一般步骤是:①理解图名,初读图意,明确考核目标,如图中的关键信息是“玄武岩”,必须将岩浆活动等知识调动起来;②图文结合,分析关联,把握基本逻辑,如材料信息“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说明“先平坦,后起伏”,打破了定向思维;③紧扣题意,准确答题,要求答案简明,紧扣题意。
3.地理统计图
地理统计图是根据地理数据资料绘制成的直观图形,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过程和地理信息量化处理的一种形式,是高考最常见的地图种类之一。如2020年高考全国1卷选考题第44题的配图展示的是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坐标图(见图3)。
图3 鼠兔有效洞口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坐标图
这类图主要呈现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一般解题方法与技巧:正确判读各类统计图形的坐标系统,获得有关数值及其变化趋向等信息;根据数值反映出来的变化、构成特征等,与相应知识联系对照,并分析判断,得出结论。根据不同的题目要求进行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通过定性分析可以找出地理要素之间的宏观关系;通过定量分析,可以进行“极大值”、“极小值”、“持续变化”等微观探究,可适当结合“排除法”解决问题。
3.地理景观图
地理景观图是反映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实物景观图像,纵观近几年高考题,以地理景观图作为切入点来考察学生的地理素养与能力。如2020年高考全国1卷综合题第36题的配图展示的是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见图4)。
景观图的解读要点:根据地理景观判断其区域环境特征,根据人类活动判断区域环境特征。如图示区域顺坡垄的走向与坡向一致,水流速度较快,不利于保水保土,且灌溉不便,因此,该地区降水应具有以下特点:降水频率高即经常降雨,强度小,少暴雨,每次降雨量较小,对土壤的冲刷能力较弱,故可不考虑保土保水的作用,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故可不考虑灌溉的问题。
二、新高考评价下的地理地图能力培养
1.培养用图兴趣与习惯,塑造学生地图工具化的意识
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有的放矢地强化其地理学习动机,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学习地图的兴趣,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教师或列举身边常见的案例,或指导阅读地理杂志,或组织研学活动,多途径引导学生去观察、关注身边的地理事象,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需要地图,从而重视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养成主动用图的习惯,树立正确的地理科学价值观。
2.掌握读图与用图技巧,培育学生学科素养
(1)读图。一方面要有序读图,把握逻辑性,我们要根据目标问题有序提取信息,还可依照空间顺序,或依照时间顺序,或依据图像特点等有序读取。另一方面要定位图像,把握整体性,读出图中地理事象的地理位置,把握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2)析图。析图能力是学生在读图基础之上建立的更高级的能力,是把提取出的图像信息 和头脑当中己有的信息加以整合,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分析而得出新的信息的过程。教师可用对比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培养分析和归纳论述图像的技能。
(3)用图。活用地图是地图能力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从“读图析图”到“一图多思”,从“图文转换”到“图图转换”,思维不断进阶,达到手中有“图”、脑中有“理”的目的。除了在课堂内用图,我们还必须在生活中用图。在校园、在野外、在旅行中活用地图,培养学生善于使用地图去解决实际问题。
3.训练学生绘图,提高地理核心素养
我们绘图训练应遵循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可采用像字帖一样临摹的方式,不断完善地图基础知识;也可左地图右绘图本,照着原图模仿,多画多练,熟能生巧,自然而然也就成型了;最好能放下地图,像默写单词一样默图,心中有图。学生在掌握绘图的方法和技巧后,才能熟练地以地图作为突破口,以图图转换、图文转换为主线,化繁为简地主动掌握核心知识,构建有效课堂。
在文末或页脚加上: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地图能力培养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YQJK44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