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寄宿制学校学生校园生活幸福指数的尝试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6期   作者:梁拥军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势,寄宿制学校越来越受家长的欢迎,原因有以下几点。
        梁拥军
        四川广元外国语学校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势,寄宿制学校越来越受家长的欢迎,原因有以下几点。(1)家长由于在外经商或在外国无法照顾到孩子,而家中的老人没有读过书,不能很好的指导孩子。(2)一些农村小学由于有很多民工子弟,家长想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3)名校效应,有一部分家长因为这所寄宿制学校在当地的名望和教育方式,就选择了寄宿制学校。可是一直在温室里长大的小花,突然离开了父母,随即也引发了许多的问题。
        设身处地的为孩子想想,孩子离开父母,原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孩子们还逼着学会独立,是很难为他们,他们的哭闹也能理解,可是小鹰如果想学会飞翔必须要离开老鹰,最后才可以在蓝天下自由自在地翱翔,那么如何转变这样现象呢,我认为应该要提升孩子们的在校幸福指数,
         一、亲情弥补法,我们给孩子们营造一张爱的大“网”,充当孩子的保护神
         1、拥抱。人类之间最好的身体接触方式是拥抱,因为它很简单又很明确地表达着人与人之间最真的关爱。心理学家认为:童年时代身体接触的多少与长大后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一些在小时候极少得到母亲拥抱、亲昵的孩子长大后会形成一种潜在而又深刻的对被爱、被关心、被抚慰的渴望感,有的渴望是很直接的对身体接触的渴望:渴望被抱紧,被爱抚,甚至被摸一下头或者头发他们往往感觉到孤单、不被爱、自卑,容易与人产生隔阂。而如果一个人在婴幼儿时期就充分地享受到母亲的“皮肤接触”,就不会形成“皮肤饥饿”,他会对自己所获得的爱得到满足,这对培养日后的情绪平衡能力、自信心以及关爱别人的能力都会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运用在解决分离性焦虑问题上,拥抱所产生的作用更为明显。此时,老师的一个拥抱实际上替代了父亲母亲的亲情。就如我们班的葛俊伟,他是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优秀,就是每当夜深人静时,总是哭着要说回家,所以每天探望寝室时,我总是会去看看他,看他睡的好不好,抚摸他的额头,凝视这个“大头”学生许久,我想用我的眼睛和他交流,走之前都会在她的额头上亲吻一下,平时下课时总是特意的找他聊聊天,抱抱他,增加他对熟悉感,我的经过一段时间他的恋家情结慢慢变少,到现在已经不哭,有时会摸着他的“大头”笑嘻嘻的看着我,当我回给他微笑时他总是噘起嘴,难为情的逃了,呵,暴风雨过后的他多可爱,看到一天一天适应的他,我觉得的幸福极了,满满的幸福早就冲谈了安抚他过程中的辛酸,我想这就是教育者的价值体现……?很多事实都证实运用的“拥抱”弥补亲情的办法,是调适学生分离焦虑的重要心理学实践成果。
         2、小学寄宿制学校要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创设愉快、和谐、温馨的“家庭式”生活环境。
        寄宿制的生活远不比家里的丰富,在家可以看他们最爱的电视、打最刺激的游戏、可以去朋友家串门、让爸妈带他们去最爱吃的“汉堡宝”,可在学生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有些“恋家生”无法适应这种枯燥、乏味的生活环境,以致于整天在哭闹不停,我想学校应增加学生日常的娱乐活动, 通过丰富的课余生活调节学生的心理, 排解学生离开家庭后的内心失落感, 促进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性格。

在学校硬件建设方面,寄宿制学校改善住宿条件,让学生住得舒适、温馨;增加体育、艺术、科技等活动的设施、设备和场馆,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艺术和科技活动,为孩子个性、兴趣和特长的发展提供舞台;增设电子阅览室、学校电视系统,增配多种类的图书和报刊,让孩子有更多获取课外知识的途径。如营造“家庭式”氛围。老师们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和他们多做情感沟通;学校也注重给学生“家”的感觉,通过举办寝室文化活动、传统节日活动等让学生体会到家的温暖。寄宿学生的心理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除了必备的心理辅导课外,寄宿制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辅导活动。        
         二、饮食调——给孩子选择权
        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现在的孩子不像以前有什么吃什么,他们在家父母都哄着吃,要吃什么都买给他们吃,哪怕是天上的月亮,就是这么幸福的他们,在这里只能吃学校为他们准备的食物,而且学校人多,味道也不如他意,由于饮食的不习惯,让他们开始讨厌起学校,慢慢的转变成厌学。
        低段的孩子还小,不能自己打菜,主要以学校安排为主。实践表明,这种固定的安排不适用学生的饮食需求。我认为学校应该给学生来一个饮食方法的民意大调查,先了解孩子喜欢吃什么,再根据调查的情况,再做个汇总和整理,最后定出几样孩子较喜欢的食物,当然每顿要不同,而且应该要做些创新,如以早餐为例:后勤应该也为低段的孩子安排星期一到星期日早餐的两个或三个种类如:星期一:稀饭、包点;蛋炒饭;面条。星期二:面条、米粉;稀饭、包点。星期三:米粉;蛋炒饭。星期四:稀饭、包点;蛋炒饭;面条。星期五:豆浆、面包;鸡蛋。星期六:稀饭、包点;蛋炒饭。星期日:面条;蛋炒饭;米粉。要求学生根据学校的安排,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种;学校再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选择,制定早餐方案,最后推出了自助餐式早餐。学生对次持欢迎态度。又如“个别调适”。根据个别学生的特殊爱好,在学校不能满足学生特殊需求的情况下,由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个别提供“特殊需要”。
         三、自我教育法
        一是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儿童小说、童话寓言、历史故事,感知人物的形象,从中领悟人世间真善美与假丑恶,提高辩别是非的能力,进行对比自省,全面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
        二是在各项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我们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心理发展小目标,写心理日记,记载自己的心理发展历程,还有“快乐自助园”、“我的心灵我作主”等,在自我对话中,学生找到了超越自我的路径。
        一名老师,神圣职责并不在于向学生传授书本的知识,更在于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的影响,这影响的力度首先取决于对学生的爱。教育工作的全部的意义,在于唤醒每一颗善良的童心,我相信在我们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和关怀下寄宿制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阳光的照射,雨露的滋润,使他们幸福、快乐地茁壮成长。
        总之,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能不能有幸福感,快乐感,这是衡量寄宿制学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量标,假如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感到压抑,那么他怎么能够愉快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所以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家”一样的温馨的学习生活的环境,让他们有在“家”的幸福感和归宿感,才能让孩子们学到知识,健康成长,为孩子们营造这样的“家”,提升孩子们在校学习的幸福指数,是寄宿制学校必须重视的重大的教育问题,以上方法难免肤浅,愿有志于这方面研究的教育工作者,献计献策,为打造幸福校园而增光添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