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准扶贫教育保障中学生资助的浅谈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6期   作者:付文
[导读] 当前,国内各地都在大力开展教育精准扶贫,扶贫是国家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措施,

        付文
        六盘水市水城区玉舍镇中心学校   553015
        摘要:当前,国内各地都在大力开展教育精准扶贫,扶贫是国家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措施,对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当前在进行扶贫时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教育扶贫方面,大多对其硬件方面的建设比较重视,却忽视了软件方面的改进,对理论性教育比较看重,却忽视了教育的实际应用。本文主要对教育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以多维视角为基础,提出一些解决的措施,以便为国内教育精准扶贫提供借鉴。
        关键词:多维视角;?教育;?精准扶贫;
        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围绕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其中“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确保贫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具备就业创业能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等重要论述,是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对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进行系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的原创性理念,深刻揭示了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及战略意义,为新时代中国农村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的重要论述,不仅是新时代农村教育的理论创新,也带来了中国农村教育的实践创新,开创了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一、精准教育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硬件、忽视软件建设
        当前在开展教育扶贫时,一些地方对硬件方面的建设比较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重视对学校的改造和维修,增加各种硬件设备,对照明系统等进行维护等。第二,强化硬件设备配套建设,比如加大资金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增加多媒体、计算机等设备。而且还有不少地方在教育扶贫时,加强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比如减免学杂费、补贴伙食费等。完善各种硬件设施以及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等方式,虽然能够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撑,但实践证明,教育以及教育质量的发展,还需要一支专业过硬、稳定可靠、积极性高等教师团队,但国内很多地方在教师队伍建设这一“软件”方面却做得不到位。
        (二)重视理论教育、忽视应用教育
        教育精准扶贫还需要关注学生学习内容。研究贫困区域的教育需求,急需什么知识,需要开设哪些课程等。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投资,人们对教育的投资以及投资程度,和教育的成本与收益有很大关系,假如课程教授的知识并不能为投入成本的家庭带来收益,家庭对教育进行投资的愿望就会有很大下滑。国内虽然实施了不少政策来降低教育成本,比如两免一补,助学金等的资助,但实际上农村区域累计辍学率依然很高,其原因就是普通理论教育为家庭带来的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当前我国主要依据城市的教育模式来制定农村的相关政策,这一模式为农村家庭所带来的收益和城市相比要低很多,而且农村的学生不管是就业的质量还是就业率也比城市差很多,同样的成本对城市家庭来说负担不算重,但对农村家庭却比较重,加上孩子上学成本过高,上学带来的收益却不确定,导致一些家庭对教育选择趋于短期行为。


        二、精准教育扶贫措施
        (一)采取切实措施,重返校园逐梦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应杜绝形式主义,将措施落到实处,使用“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教学,开展名师交流讨论会,完善公费师范生顶岗实习机制,引导更多人才扎根乡村,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基础教育务必采取有效措施,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背景下,还应加强幼儿教育、高中教育及扫盲教育,真正实现教育的普及性。加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帮助更多贫困地区孩子能够在专业的教育机构学习,提高贫困地区人员素质。
        青年是国家发展的主力军,不能让适龄青少年错失学习的机会,应不断完善各贫困地区的分等级资助体系。相关部门摸清贫困学生的情况,对具体信息进行摸底和筛选,精准识别教育扶贫对象并进行动态管理,尽可能提供相应补助,使教育扶贫的效果实现最大化。
        同时,学习其他已经成功脱贫地区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借鉴通过教育进行精准扶贫脱贫的成功经验。2010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民族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使得民族地区能够有条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形式的运用,将各种创新教育理念观念与传统教学方式相融合,比如在线课堂、学生主体式活动课堂等,进而形成有效的教育扶贫脱贫方式在民族地区推进,加快民族地区开展教育扶贫脱贫。以直播、录播等新兴方式,打破传统教师面对面的教学模式,让贫困地区学生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二)强化农村教师精准帮扶,提升教学质量和吸引力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出发:第一,要借助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互联网教学,借助网络科技,把城市中的优质资源也传到农村地区,让农村学生可以接受和城市一样的教育。这里要强化教师对各种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培训,要让教师了解到信息平台的功能,对制作课件、电子教材和备课、晒课、教学模式等进行研究,并把教师应用信息平台的状况纳入考核,通过这些方法使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情况得到快速、有效改善,进而提升农村教育的质量,增加对贫困家庭的吸引力。第二,要强化教师培训和轮岗。受到社会经济的制约,一些贫困区域即使增加了资金等方面的补贴,还是很难吸引优秀教师的参与。为此,可以组织农村教师到一些资源和教学质量比较好的城市或区域进行培训学习,积极提高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技能,还可以借鉴日本、韩国等国家,实施教师轮岗制。比如韩国规定,公立学校教师在大城市8~10年后,必须到农村工作3~4年,进而保证教育公平。第三,要提升对农村教师的待遇。需要出台一系列实质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升农村教师的待遇与地位,借助政策等措施吸引优秀教师前往农村,进而有效提升和改善农村教育质量。
        结论:总之,教育精准扶贫非常重要,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教育不仅是学生的事情,和家长、学校、社会都有很大关系,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硬件和软件并行。与此同时,学校应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借助多种手段进行宣传,提高农民对教育的重视,进而全面推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晓霞.浅谈精准扶贫中农民教育的重要性[J].山西农经,2020(14):146-147.
        [2]李一冉.精准扶贫视域下的群众主体意识教育[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9):6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