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情操,立德树人——中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6期   作者:彭治平
[导读] 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情操,

        彭治平
        广东省兴宁市新圩中学
        摘要: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情操,这需要校园里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把德育工作当成第一要务,但是现阶段的中学德育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此展开探讨、研究中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思考如何通过转变教育理念、提高专业素质、结合日常实际、创新德育手段等方式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立德树人;中学班主任;德育教育
        
        中学阶段是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期,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如果班主任能够把握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给学生种下“德育”的种子,学生必定能够从中获得启迪和成长,积极影响自身的思维发展和个性形成,从而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一、中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班主任对教育工作认知片面
        长期以来的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升学率对于中学班主任来说始终是重中之重,成绩的高低最能够直观地反映出班主任工作的水平。但是,中学阶段是学生对世界认知、塑造三观、展现个性的关键时期。部分中学班主任把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到了学生的成绩上,因此,德育工作的开展就很难落到实处。
(二)班主任缺乏专业素质
        学生在中学阶段正处于思维高速成长和发展的时期,逐渐形成和确立自己独有的性格特点。正因如此,中学生性格形成的过程中会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亟需班主任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引导,这就需要班主任提升自己在德育教育方面的工作能力。部分班主任学科业务能力非常突出,但是对于处理中学生的青春期问题却无从下手,导致一些学生的“中二病”越发严重,阻碍了中学生的思想健康成长[1]。
(三)德育教育内容空泛
        由于认知上的片面以及能力上的不足,部分班主任在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只是简单在班会课上进行泛泛的空谈和说教,向学生灌输单调的思想道德知识,学生不仅没有学到任何有意义的内容,反而产生了厌烦心理,学生的思想道德没有得到任何成长和发展,不能达到德育工作的效果。
(四)德育教育手段缺乏创新
        部分班主任习惯了沿袭陈旧的教育手段来管理班级,或者说是因为怕担责任,所以不敢创新、不愿创新、更无法创新,习惯于借助批评式的传统教育法,在学生犯错时不去追究学生会犯错的根本原因,只一味的抓住学生的错处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用教师的威严压制学生。运用这样严厉的教育手段,学生虽然可能因为害怕而在表面上改正了错误,但是内心未必赞同教师的说法,反而一有机会就会故技重演。而且长此以往,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可能会变得异常紧张,学生走上社会很可能会出现道德崩坏的问题。


二、中学班主开展任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的认知观念
        班主任要始终把立德树人的理念贯彻于行动当中,牢记身为一名班主任的责任和使命,不以成绩论英雄,始终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关怀和耐心。细心了解学生,努力从点滴当中发掘学生的潜能优势。为学生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机制,认真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力、学习态度、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身体素质水平、日常品德修养等多个方向进行考察和记录,形成一份综合性的学生成长档案,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2]。
(二)提高专业素质,树立良好榜样
        中学班主任想要将德育工作真正开展好、落实好,首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专业道德。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和接收新的思想道德观念,不断充实自我,才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以实际行动告诉学生什么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能做,时刻坚持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三)结合日常实际,充实德育内容
        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可以适当结合实时热点、生活实际,而不是仅进行理论的灌输,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有代入感,理解教师所讲的德育知识背后真正的内涵,从内心认同班主任的德育观念并自觉践行。比如,班主任在弘扬爱国教育主题班会上,就可以引入热点问题“新疆棉花事件”,BCI未经严谨的事实调查就发表声明称新疆棉花生产中存在强迫劳工等侵犯人权行为,瑞典知名服装品牌H&M率先碰瓷新疆棉花,耐克、阿迪、匡威、迪卡侬、新百伦等数家知名品牌随即加入抵制行列,由此引发众怒。班主任可以此次事件为契机,让学生展开讨论,可以让学生将自己了解到一些信息进行交流分享,让学生了解到所谓的“新疆棉花事件”不过是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打着“人权”的幌子打压中国的企业、抹黑中国、抹黑新疆、破坏新疆的和谐稳定。班主任可以借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3]。
(四)创新德育手段,以活动育人
        开展德育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走上社会后能够时刻牢记自己的道德底线,做一个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因此,班主任应当进行不断地改革创新,把德育活动落实到实践中来。比如,班主任可以开展“最美宿舍”、“先进班级”的评选活动,让学生养成自觉维护集体荣誉的良好品德;还可以组织“清明扫墓”、“中秋做月饼”、“学雷锋”等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提升精神境界,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与此同时,类似这样的活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学生的学业压力,让学生得到机会释放内心的学业压力和负面情绪,并且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教师发现学生更多的闪光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班主任要正确认识到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认知、素质、内容、手段等方面的问题,及时调整和纠正,树立起正确的德育观念,提升自身的德育素质水平,不断创新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丰富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提升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让德育真正深入到每一个中学生的内心。
参考文献
[1]杨丽巧.陶冶情操 为之育人——浅析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2020(10):0121-0121.
[2]江思强.创新思路,立德树人--新时代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刍议[J].成长,2020(3):73-73+111.
[3]王振.试析初中班主任渗透德育,践行“立德树人”的方法[J].好日子,2020(13):00024-000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