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英杰
大庆市世纪阳光学校, 黑龙江 大庆 163458
摘要:在我国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分数线上占比最高的就是阅读和作文写作,但教师对于阅读和写作的教学常常是分割开的,甚至很多老师会单独给学生讲解阅读或者讲解写作。但是实际上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阅读写作能力不断提高可以直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学生也往往比较有好的阅读能力。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讲,将二者的教学融合也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学生的成绩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阅读与写作完美融合;阅读教学
1 大部分学生目前阅读和写作的现状分析
小学生年龄小,很难进行一篇完整的阅读,他们为了完成阅读任务,很容易出现这读一句的,那读一句的现象,对于文章的理解自然会出现偏差。而且小学生因为年龄的限制,对文章的内容很难感同身受,这也会对阅读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样,由于其没有过多的生活经历,在写作时,就很容易出现没有素材可写的情况。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教师应当积极引导中小学生进行大量的课文阅读,以此方式来不断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同时为学生写作学习提供丰富素材。这就是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刚开始进行阅读时,可能会出现看不懂、不想看的情况,对此,教师应当选择一些简单易懂且适合小学生的读物,在阅读时,不应催促学生的进度,而是要随时知道学生对于读过的内容是否了解,如果不了解,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再加上适当的讲解,不要让学生做无效阅读。在进行了大量的阅读之后,学生不仅对于阅读有了初步的认知,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这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对阅读的文章进行仿写,这就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于阅读文章的了解。由此可见,阅读和写作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因此需要将二者融会贯通地进行学习。
小学生在学校或者家庭中一直处于被保护的状态,缺少自我经历,写出的内容常常很空洞,阅读的内容也很少,即使有一定的阅读量也很难读精,不能深入了解文章思想,难以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体会到别人写作的感情已经很难了,想要在写作时表达自己的感情就更加不可能做到,而没有情感的写作也就缺少了文章的灵魂。很多学生只能通过对老师给出的例子来模仿写作文。即使有一些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写在文章里,但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学生都不能将阅读的经验放到写作之中,将阅读和写作完全割裂开来。
通过观察写作较好的学生可以发现,他们往往有着共同的特点——有着大量的阅读。也就是说,这一阶段的学生,阅读量越大,写作水平也就越高。但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是需要一点一点积累的,是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取得的成果。阅读能力考验学生对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段落的理解,这实际上都是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学生在有了理解别人的情感的能力后,再写作时就容易表达自己的感情。而为了加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就要改变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喜欢阅读。
2 小学阅读与写作的联系
2.1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学生在不断学习语文过程中,阅读能力不足也就会直接影响他的写作水平。写作时,学生常常需要通过大量反复阅读课文来不断积累大量词汇。如果一个学生不能正确阅读文章,词汇量的积累就可能会停滞不前。在文章中就很有可能会给予人一种很空洞的抽象感觉。相反,如果进行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掌握很多基本技能和丰富经验。因此,阅读内容量的不断积累仍然是作文写作的重要基础。
2.2 写作对阅读起着促进作用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他们在阅读中看到的词汇将其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词句,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另外,写作业的过程通常可以用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专心的进行阅读过,而专心阅读是学生词汇知识积累的一个过程。这里的专心阅读是指孩子认真阅读每一篇文章,而不是走马观花地读故事,看热闹。只有专心阅读才能使自己的阅读文章内容看起来更加丰满、生动。才能学会在语文写作中充分运用语文阅读时常会出现的一些句子、词汇。同时,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应及时纠正错误,以确保同样的错误不会在写作过程中再次发生。
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充分融合的方式方法
3.1 引导学生养成在平时的语文阅读中不断积累更多素材的良好习惯
学生阅读什么刊物、什么内容是尤为重要的,尤其是这一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属于自己的三观,因此需要教师耐心对其进行指导,才能养成良好的世界观和阅读习惯。教师在为学生选择读物时,不仅要选名著,还要选取一些学生喜爱的、易懂的优秀文章。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作文的教学也是如此,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都是一样的,但是最后表现出来的结果却大不相同,愿意在课后付出更多时间学习的同学当然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有些同学,看似在课后没怎么学习,却依然有着很好的成绩,很多人将此归于天赋,但其实并不然。事实上,这样的孩子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大都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细心,对于生活中出现的事情都一一记在心里,因此在课上学习的时候,对于老师讲解的东西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不需要老师引导,就可以自行联系现实,这对记忆和学习有着更好的帮助。这样的学生在阅读时,往往对阅读的内容也有更深的体会,对于其他学生看过就忘的学习习惯,他们可以在其中找出与生活的共性,因此,有着很好的阅读能力,在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和情感后,也可以写出很好的文章。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联系实际,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如果还是不能达到效果,也要做到因材施教,可以督促学生做一些读书笔记进行素材积累。
3.2 提升学生的阅读生活品味,作为促进语文写作的重要前提
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示范作用,与学生一同学习写作、一起阅读。小学生的模仿学习能力很强,特别是对自己的榜样的模仿,教师可以在学生发表自己对阅读的看法后,也发表意见,在学生写作后,为学生朗读自己写的范文,这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了解到更多、更优秀的文章。小学生在日常语文阅读中,要培养形成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让阅读价值成为自己的人生价值。每天早上晨读是读书的前提。看完之后要互相交流。写作不是僵硬的,是需要自身感受的。如果和周围的同学老师交流,会了解别人的想法,加深自身感受,进而突破写作的思维模式,展示写作技巧,体会写作的快感。
3.3 从阅读中学习写作
作文课的教学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础知识,还可以帮助广大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过程中进行作文写作,从而可以帮助学生灵活地学会运用所需要学到的作文知识方法来进行写作。教师一定要努力让每个学生熟练掌握好写作中的各种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让每个学生深刻了解一篇文章写作的基本思路。比如,教师在教学一些结构性非常清晰的《美丽的小兴安岭》等文章,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结构来进行创作,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教师能够让每个学生自己模仿这样一篇文章的具体写作手法,能够做到让每个学生好好规范自己的一篇作文阅读写作,并且希望教师能够让学生引导下的学生在作文阅读的整个过程中也要做好一篇相关的阅读笔记。平时要给这些学生合理布置一些相关的散文作业,在平时阅读的写作过程中还要让这些学生将好的散文诗句全部摘抄到学习笔记本中,定期的组织开展学生阅读写作大会,教师同时可以对一些平时做学习笔记很不错的一些学生同给以充分表扬和适当的学习奖励,这样可以能够有效鼓励这些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做好一些相关的学习笔记,这样也可以带动一些平时阅读写作习惯不好的学生尽快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这样他们才能将平时阅读和学习写作相互互动结合,提高平时学习的写作效率和学习写作的综合能力。
4 结论
综上所述,写作与阅读密切息息相关,若学生能有效进行写作和阅读一体化的教学,对于促进学生自身综合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大有裨益。通过语文阅读,让广大学生充分感受一篇文章的精神魅力,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引发广大学生的思想情感文化共鸣,调动语文写作活动积极性。通过练习写作,学生能充分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正确运用词的能力,提升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而这些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翘名.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J].课外语文,017(10):159.
[2]刘红梅.浅谈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中下,018(0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