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发表时间:2021/6/18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月6期   作者:叶怡妲
[导读] 美术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叶怡妲
        瓯海区外国语学校小学分校
        摘要:美术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础的美术素养,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不仅是新时代对美术教学的要求,而且是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发展的必要措施。小学美术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应该立足于传统文化,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真正推动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革新教学模式,使美术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传统文化
引言
        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历经悠悠岁月,在今天愈发显现出她璀璨夺目的光华,她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涵盖面非常广泛,有节日、历法、文学、诗词、绘画、音乐、舞蹈、服饰等,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的灵魂,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渐提升,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自上而下的关注与重视。前些年我参加教研去听课,大多数时候听到的美术课都是比较西化的,而我近些年参加教研活动时,逐渐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了美术教学之中,越来越多的专家、教研员、一线教师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平时的美术课堂上,这是可喜可贺之事。
一、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浸润传统文化的意义
        1.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之一。文化自信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理念,这绝不是一种盲目的排他,而是坚守本民族的文化之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素养尤为重要。然而,目前一些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不足,其实,文化本无优劣、高下之别,不同文化各有各的特色,没必要指责其他文化的不足,也没必要盲目地崇拜其他文化。正确的态度应是,坚持文化自信,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地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美术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使学生意识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也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特色与魅力,从而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1.2有利于教学效果的优化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当中,美术这门课程长期以来都被当成“副科”,不管是家长、学校还是学生,甚至部分教师都并未真正重视美术这门课程。在此形势下,小学美术教学自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着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即大部分学生对于美术并无过多兴趣,课堂参与度相对较低,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难度。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增强美术教学的趣味性。
二、小学美术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2.1在重点中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元素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辅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理解美术内涵,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美术教师不仅是学校的教学工作者,而且应该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开拓者。小学美术教师要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元素与教学重点的融合,简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推动教学过程的体系化,使学生在艺术实例、艺术工艺品的学习过程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在教授《中国民间玩具》一课时,教师要突出美术课堂的人文性,以广泛的文化情境引导学生把握美术学习的重点,以此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推动教学的开展。教师要确保教学过程的严谨性,环环相扣,抓住教学重点,以生动有趣、具有亲和力的语言介绍传统手工艺品,以此激发学生对民间玩具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2为古诗词配画,使学生演绎传统文化
        毋庸置疑,古诗词是当之无愧的优秀传统文化。一首古诗,从小了说,可以展现古代的一花一草;从大了说,则可以映现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一曲古词,从表面看,叙述了一个故事场面从内在看,则寄托了一种内心情怀。我们总说:“诗中有画,诗情画意。”那么这幅蕴含在古诗中的画究竟是怎样的?大概因人而异吧,毕竟“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过,尽管每个学生对诗歌画面美的想象有所不同,甚至千差万别,但是将其形之于纸上的时候,这幅画定是多姿多彩的。例如,在学习《诗情画意》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对学生说:“同学们,每一首诗犹如一幅画,你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根据诗句意思,把古诗转化为一幅画,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春晓》这首诗,为其创作一幅画吧。”学生为这首古诗进行配画,在配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画出了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观,还有的学生画出了鸟语花香、落红沾雨的景色。总之,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对古诗这一传统文化有了更新颖的解读。
        2.3开展多元活动,实现教学延伸
        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中,部分教师将教学局限在课堂上,忽视了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影响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对于美术教学来说,仅凭借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教学形式,为学生创造丰富的传统文化学习机会,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爱上传统文化[6]。例如在教学“戏曲人物”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戏曲角度出发,结合京剧组织学生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实现知识的延伸,拓宽传统文化的融入路径。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介绍京剧这一国粹,当学生对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家长一同参观京剧艺术表演中心,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对京剧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结束语: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上下几千年民族智慧的聚集,是最为宝贵的资源,而小学生正是处于学习各种知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时期,小学教育对于学生个人文化品质的形成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个时期形成的文化烙印将影响其终生,因此传颂文化经典,让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不能流于形式,而应成为一种教学的常态化,这样的美术教学不仅能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民族文化自信,这对发展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陆钰萍.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9(17):26.
[2]俞寅佳.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J].情感读本,2018(35):9.
[3]曹艳.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8(30):5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